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3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83篇
世界政治   2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9202篇
中国共产党   463篇
中国政治   1785篇
政治理论   343篇
综合类   239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1030篇
  2012年   1090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1051篇
  2009年   1148篇
  2008年   1173篇
  2007年   858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美英对抗式诉讼制度的一些要素,确立了我国刑事审判中的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为建立完善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尤其是证据制度,深入讨论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重大意义、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法律根据、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的现状、坚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刑事立案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诉讼监督职责,也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在工作报告中要求为实现“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推动法律监督工作与时俱进所突出强调的一个工作重点。尤其是在当前严打整治斗争正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强化刑事立案监督这项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第一环节,  相似文献   
43.
晏莉 《四川审判》2002,(1):28-29
司法认知作为一种诉讼证明方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鲜见,笔者在法院系统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访谈,试图站在审判实践的角度剖析司法认知,以期对我国即将进行的证据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4.
诉讼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其公正性,而诉讼平等,作为与诉讼公正同等重要的概念之一,则被视为实现诉讼公正的必由之途或形式标志。文章在界定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内涵之后,讨论了与诉讼平等相关的两个问题:诉讼中立与实质平等。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诉讼立法中有违诉讼平等的几项缺失,如被告人答辩无限制性规定等。最后提出了改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5.
车祸身亡,44万赔偿金进了代理人个人账户 四川省南部县永定镇年轻村民张某。2004年初到浙江宁波一家海港运输公司开大卡车跑长途。2004年11月30日早上7时许,张遭遇车祸,不治身亡,年仅33岁。  相似文献   
46.
毕玉谦 《证据科学》2007,15(5):97-112
在诉讼上,作为一种证明手段,在一定条件下,表见证明的运用始终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在实务上,目前表见证明的应用遇到很大的困惑和障碍,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理论上对于表见证明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界定,或者说,虽然有界定,但是,在破解实务上的疑难问题时,涉及的相关概念、范畴与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明晰.本文试图从表见证明的理论、实务等方面,对其基本属性、有关的争议焦点及应用功能进行论证并取得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法人》2007,(6):73-73
话题:上海投资者邵先生曾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就三九医药被大股东占款且被监管部门罚款一事将公司董事长赵新先列为被告,请求法院判定被告向三九医药承担共2万元的赔偿,此案被看作我国证券市场首例股东代表诉讼。  相似文献   
48.
王福华  融天明 《法律科学》2007,25(4):95-103
诉讼效率与法院的结构和运作紧密联系.在立法上诉讼效率取决于程序的科学构建,司法运作中则决定于案件管理水平.审理期限是一种视野过于狭窄的诉讼效率衡量体系,弹性过大的制度设置使其难以精确衡量并提高诉讼效率,故应以诉讼周期取而代之.本质上审理期限是法官职业伦理问题,而非民事诉讼法程序制度.在即将修改民事诉讼法之际,删除审限制度规定,加强对诉讼机能的调整,为当事人设置诉讼促进义务,使诉讼程序合理衔接,是提高诉讼效率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9.
"公私共分罚款之诉"是《美国反欺骗政府法》规定的一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相关人在胜诉后,可以和政府共分被告人向政府缴纳的罚款,以此鼓励个人揭露与政府有交易关系的公司、企业诈骗联邦政府资金的行为,并以诉讼的方式挽回联邦政府所受到的巨额资金损失。"公私共分罚款之诉"以给原告物质鼓励的形式推动个人在公益执法中发挥有效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公益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50.
从实体法而言,赃款去向不属于财产型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程序法而言,赃款去向不属于检察官举证启动诉讼的范围,至于赃款去向如果的确是用于公务,应属于辩方削弱指控的依据,应由辩方举证,当然控方最终具有反驳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