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18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61.
案件事实存在争议时的裁判之道——德国关系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过去20年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我们可以看出,优化民事诉讼结构、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强化庭审功能是其中的一条主线。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强调了当事人诉讼活动的主体性,肯定了法官的居中裁判地位,调动了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积极性,节约了司法资源,促进了民事纠纷的公正高效解决。尽管我们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民事法官长期以来缺乏一套规范的、严谨的  相似文献   
62.
原告:A船主(反诉被告),男,汉族,渔民,住石狮市群芝镇洋渔村被告:C船主(反诉原告),男,汉族,渔民,往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一、案情1996年10月28日123O时,“闽狮渔2168"船(以下称A船)从祥渔港出航到渔场作业,IO月31日19O0时从渔场返航,航向约290度,航速8节,对  相似文献   
63.
蹇峰 《四川审判》2002,(2):51-51
刑事部分因事实不清宣告无罪时,附带民事部分如何处理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刑事部分事实不清.则附带民事部分据以判决的事实也不清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能同时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诉讼请求。如《人民司法》“本刊研究组”即持此观点(见该刊2001年第10期第61页)。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此,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4.
诉讼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节约诉讼资源、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调解优先"和"强化调解"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审判管理考核  相似文献   
65.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原告李某与被告朱某系夫妻关系,双方于1979年结婚,婚后于1 980年生育一子,即被告李小某。2002年,原告李某与被告朱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某号楼某号房屋一套,登记在被告朱某和被告李小某名下。被告朱某占20%份额,被告李小某占80%份额。201 2年7月31日,原告李某起诉要求与被告朱某离婚,并要求分割上述房屋。但被告朱某表示,该房屋系被告朱某和被告李小某共有,与原告李某无关,不同意分割。法院最终判决驳回原告李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现原告李某就上述房屋的财产权属问题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该房屋为夫妻共有财产与被告李小某无关。  相似文献   
66.
正辩护权具有诉权的性质,属于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请求权,与诉权相对应的是裁判权。在刑事审判程序中,辩护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告人能否通过行使诉权来有效地制约裁判权,说服裁判者接受本方的诉讼主张。在辩护权制约裁判权的方式上,存在着三种模式,分别是"诉权控制模式"、"裁判权控制模式"和"诉权影响裁判  相似文献   
67.
正前不久,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海南大学召开。年会的主题是:新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适用。在小组讨论时,我主持了一节。主题是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问题。会上座无虚席,发言热烈,感触良多。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框架,经济的发展已超过世人的预想。伴随着社会经济大潮的狂奔,社会关系主体正日趋复杂。主体的多样性加速了社会交往的频繁与纷繁,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关系正朝多元  相似文献   
68.
诉讼请求是原告权利主张的核心体现,决定着法院审理案件争议的内容和边界,但只有原告的诉讼请求足够具体时,才对法院具有拘束力。实践中,当涉及诉讼请求所确定的诉讼标的、原告撤诉后再次以相同的诉讼请求提起诉讼等情形时,诉讼请求对法院具有强拘束力。由于受到基于行政诉讼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功能而确立的合法性审查原则的限制,以及受到法官运用利益衡量原则、重大情势变更原则和尊让行政裁量权的影响,诉判往往不能一一对应,法院不得不超出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裁判,以同时满足保护原告合法权益和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因而此时原告的具体诉讼请求仅对法院具有"牵引"作用,即相对拘束力。  相似文献   
6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诉讼爆炸"的时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与法院案多人少情况呈正相关的一个现象是,当事人"闹庭"现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当事人甚至律师为了达到不当诉讼目的会采取过激、非理性的手段,不能正确处理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70.
许静  亓升 《人民司法》2015,(2):50-51
【裁判要旨】诉讼时效的中断,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的履行行为则不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也不能就此推定为诉讼时效的重新确认。口案号一审:(2013)莱城民重初字第5号二审:(2013)莱中民四终字第81号【案情】原告:杨国明。被告:陈新强,莱芜市博庚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被告:李雪梅、谷国利、陈永俊、白振娟。被告:莱芜市博庚物资有限公司。原告杨国明诉称:2009年11月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