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7篇
法律   32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海洛因慢性依赖大鼠神经元一氧化氮合成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ang GH  Wang BJ  Wu X 《法医学杂志》2003,19(2):68-71
目的 研究海洛因药物滥用致脑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ncNOS)表达的变化及法医学鉴定意义。方法 采用ncNOS免疫组织化学SP法、ncNOS mRNA原位分子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海洛因慢性依赖和自然戒断大脑皮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神经细胞ncNOS的变化和ncNOSmRNA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神经细胞ncNOS含量和ncNOS mRNA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加,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自然戒断组较慢性依赖组改变更加明显(P<0.05)。结论 ncNOS在海洛因慢性依赖和戒断中起重要作用,脑神经细胞ncNOS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可作为海洛因药物滥用法医学鉴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大鼠皮肤钝器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M  Huang PJ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3,19(1):13-15,F003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钝器伤后VE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皮肤钝器伤后不同时间(1h、3h、6h、12h、1d、3d、5d、7d、9d)VEGF的表达情况,并用MI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象分析。 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皮肤有低水平VEGF表达,钝器伤后VEGF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7d达峰值,伤后9d开始下降。 结论皮肤钝器伤可诱导VEGF表达增加,其时序性变化可望作为一种客观指标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33.
大鼠脑挫伤后FN表达与损伤时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寻找推断脑损伤经历时间的可靠指标,采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后,进行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研究,结果发现纤维连接蛋白及其 mRNA表达水平与伤后经历时间有一定相关性,并能较好地鉴别死前脑挫伤和死后脑挫伤,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历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4.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肌肉酶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死后不同时间酶组织化学改变和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HE、PTAH 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死后大鼠尸僵形成时肌肉的横纹和酶活性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发现死后2 ~4h 横纹模糊,6h 后变清楚,可持续至24h 。琥珀酸脱氢酶(SDH) 和辅酶Ⅰ黄递酶(NADHD) 变化较小,至死后24h,两种肌纤维的酶活性均较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 活性下降较明显,至死后24h ,Ⅱ型纤维的酶活性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肌纤维结构的变化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可以用作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相似文献   
35.
使用内部质量控制的酶水解、液一液萃取法提取,GC—ECD及GC—MS/MS检测 法对体内组织、体液的三唑仑及α-羟基三唑仑进行检测,能够同时定量检测出其他方法 难于检测的。一羟基三哇仑和三哇仑成份。该法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线 性范围广、回收率高的特点,经办案实践,证实能够满足实际办案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人类DNaseⅠ基因点突变C1978G多态性,应用Amp-RFLP和SSCP技术对DNaseⅠ基因C1978G基因座分型,调查173例汉族无关个体,获DNaseⅠ*1978C和*1978G基因频率,即分别为0.5058和0.4942。其基因型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基因座杂合度0.5028,Dp值0.6040,PE值0.1875。经对Iida等介绍的方法作了改良,分型结果稳定可靠,电泳分离时间由18h减至6h。研究证实,DNaseⅠ基因C1978G点突变是一个高多态性基因座,可应用于法医材料的分型调查。  相似文献   
37.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标准毒株(ATCCVR-2332)的ORF6及部分ORF7的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26374PS/26375PR,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6株PRRSV北京分离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引物对6株病毒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RTPCR产物,并与ATCCVR2332株扩增产物的大小相当,而欧洲型标准毒株(LV株)未获扩增片段。进一步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发现这6株病毒及ATCCVR-2332的PCR产物皆出现相同的限制性酶切图谱,证实6株病毒均为PRRSV。  相似文献   
38.
利用套式PCR扩增鸡贫血病毒(CAV)687bp片段,分别以HaeⅢ,HinfⅠ和HpaⅡ酶切,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该技术对我国山东分离株的分析表明,SJ1和SJ2与日本的TK5803株和瑞典的1/80和1/91株相同,应属于Todd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多态性分析(RFLP)分类方法中的第2组。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内毒素(LPS)血症时NO在机体病理损伤中的作用,将22 只山羊随机分为5组,即内毒素血症模型组(LPS 1 800 EU/kg)、内毒素血症氨基胍(AG)组(AG 25 mg/kg)、大剂量内毒素血症模型组(LPS 5 400 EU/kg)和大剂量内毒素血症AG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处理后第1、4、8和24 h采集血液,检测血浆中NO水平、环磷酸腺苷活性及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表明,山羊内毒素处理后一氨化氮合酶活性增强、NO含量增加、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提示,内毒素血症时,过量的NO在机体病理损伤中起中介作用,给予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AG能缓解内毒素血症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0.
目的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aspase-8的表达,探讨用caspase-8表达的规律推测皮肤损伤时间。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皮肤中caspase-8的表达,以未切创小鼠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伤后12~24h的损伤皮肤组织中部分单核细胞表达caspase-8。随伤后时间延长,caspase-8阳性细胞以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为主。结论伤后3~6h,caspase-8阳性细胞比率较低,12h后逐渐升高,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实验组中,1、3、5、7d组可见明显的caspase-8活化片段,位于分子量Marker44/42处。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aspase-8在损伤区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其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用于皮肤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