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71.
This study examined Axis II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replicated dysfunctional family patterns in 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 (ACAs). Parental and spousal confirming and disconfirming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replicated physical, sexual, and emotional abuses were explored. Sixty ACAs were assessed using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s and self-report measures. Sixty-five percent met DSM-IIIR criteria for one or more Axis II disorders. Failure to feel confirmed (valued) by one's alcoholic paren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CA Axis II disorders and alcohol abus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s and Axis II pathology were found. Replication of childhood abuse and dys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was also noted.  相似文献   
72.
如今地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是人类为满足自己近视的幸福要求而采取的许多不计后果的行为方式."绿色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即"黑色文明"的否定和清算,特别是对它的价值理念基础的否定和清算.因此,努力打造先进文明,促进"绿色文明人"的普遍生成,对于全面改造人类行为方式,实施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具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以政治 (法律 )制度文明为核心的文明体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性质的根本体现 ,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向和目的所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要以完善和创新党内民主制度为先导 ,以党内民主推动和促进人民民主 ;要以完善和创新人民民主制度为基础 ,以人民民主规定和推动党内民主 ;要以建立和健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为武器 ,保障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要以适合我国国情为前提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法律 )制度。  相似文献   
74.
邓小平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一个新的理论视域,即在宏观文明进步、现代文明成果积累的观察与分析框架中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问题.这一观察与分析框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形成开辟了理论路径.这一观察与分析框架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政治发展长期探索的基本理论线索.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看法现代政治文明成果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对政治解放的扬弃不等于排斥对政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利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得国家政权不等于政治文明问题的全部解决;在历史哲学中完成对政治解放的批判不等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理论完成.  相似文献   
7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要求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党提供丰富的政治资源,增强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而公民主动、有序地政治参与则会保证党的政策、主张更能体现公民的意志和利益,党的政治意图能更好地贯彻、实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76.
文明,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只有以科学的发展现为指导,善待自然,建立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科学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它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这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而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今天培养生态公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7.
环境治理是一个通过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持续优化环境治理体系,来应对环境问题、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动态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的环境治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的凸显、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传统治理的困境以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日益增长等因素为环境治理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动因。经过40多年的不断探索、改革与创新,中国的环境治理变革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环境治理理念与时俱进、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政策手段与工具日益丰富、环境议题和民主参与逐渐扩大等方面。与此同时,改革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8.
知识作为联系世界的特殊方法,以信念为动力追求真理,其本质是普遍指涉性的思想,形式呈现是概念。以自然、社会、人文为对象探索形成的知识体系内核,是关于自然、社会、人共生存在的法则、公理、律令及其运作规律,构成人类如何善待自然、社会、人以及怎样适度生活的依据、尺度、边界。尺度之于个人或社会,构成其行为边界。在生活世界里,边界构成利害是否有度的分水岭,尺度成为衡量利害得失是否合法合德的依据。因此,求知既成为道德生活的动力,更是创文明的方式,因为文明的内在支撑是合乎人性要求和自然法则的知识体系。而自觉的求知努力,开辟出知识体系的构筑之路;不间断地构筑知识体系,制度道德、法律道德和教育道德才能普遍形成,生活道德才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79.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在新形势下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层内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困难,只有做好政府与人民共同、理念与行动共同、发展与环境共同,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尊重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姜登峰 《证据科学》2013,(4):408-419
以中华法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在世界法律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体现。法律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制度与环境相适应.古代中国法律体现了这点.作为法律制度一部分、对于事实的认定、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影响的证据制度也是如此。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古代哲学、伦理观念、心理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征。这与中国古代对人的重视、以儒家为主导的哲学观念、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家法宗族的统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