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篇
  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93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2篇
法律   696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281篇
综合类   90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现实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国家社会由一体化向二重化发展,社会呈现多样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覆盖面窄、手段僵硬、效率低下的特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急需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新时期下的社会组织获得蓬勃发展,它自主、自律、民间、灵活、高效、贴近基层的特点能够弥补市场和政府在公共领域的不足,符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将社会组织引入社会管理,能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72.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s of support for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 Europe. With European Social Survey data spanning 2006 to 2012, it assesses whether the Great Recession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parallelism or increasing polarisation in preference change across various sub‐publics. After introducing hypotheses based on claims that social groups are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economic insecurity, the article proceeds in two empirical sections. First, whereas prio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hard times fuel diverging attitudinal patterns, it is found that income groups, ideological groups and educational groups did not shift differently over time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the crisis, thus providing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parallel publics’ hypothesis in the European context and in times of economic turmoil. Next,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change in aggregate 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 came from changes in small minorities of the population, supposed to be more responsive to their economic environment. Using multileve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st educated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overall change more than the others. As a result, they may have been partly driving the economic mood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the Great Recession.  相似文献   
73.
社会认同价值指向直接规约着社会整体的凝聚与集体意义的归属。管窥中西社会认同价值指向,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忠孝推演下的纵向价值指向、家国同构下的单向价值指向与威权政治下的身份价值指向。西方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人—人"关系下的横向价值指向、"上—下"对接下的双向价值指向与"法—情"结合下的契约价值指向。中西视境的当代省思表明,当代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要从纵向依附转向横向平等、单向基点转向双向责任、身份观念转向契约逻辑。  相似文献   
74.
自2008年10月以来,在欧盟一些海关屡屡发生过境货物遭到扣押的事件,尤其是荷兰海关屡次扣押印度等国的过境药品,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英国和比利时法院分别在审理“NOKIA”案和“PHIILIPS”案过程中对过境货物是否扣押产生疑问,并向欧洲法院提出咨询.近期欧洲法院对两案合并审理,做出一项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厘清了过境货物、 “虚拟制造”理论等基本问题,对欧盟海关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法院司法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5.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第82条及相关法律条文的立法原意及其基本法理,可以认定“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即是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从“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计算,也可以认定加倍支付的“工资”即为劳动报酬,诉讼时效从劳动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这符合我国劳动立法的目的和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77.
姜伟  韩炳勋 《法律科学》2014,(2):154-162
检察活动原则是对检察工作根本性、整体性的要求,贯穿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性质,规范着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活动,对检察机关正确行使检察权具有重要作用。检察活动原则主要有法治原则、检察一体原则、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理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等,这些原则不仅对检察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也是检验检察权行使合法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8.
张娜 《当代韩国》2014,(4):76-85
本文以迄今影响力最大的韩国凤山假面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凤山假面舞的演出形式特征,内容情节,假面的颜色、线条、表情等方面进行考察,运用文化功能理论,分析了凤山假面舞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从而,揭示出韩国凤山假面舞具有宗教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等社会功能和"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特征。结论部分指出:凤山假面舞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就是其传承发展的文化迫力,而韩国人充分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这一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司法能动作为一种与司法克制相对的司法意识形态,引起国内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和法官倡导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行"能动的司法"。但是,能动司法的实现需要多方面条件和因素来支持,否则实行能动司法于法治是不利的。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美国能动司法的实现条件,发现中国的不足,有利于推动中国实行有限的"能动司法",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0.
冯芸 《青年论坛》2011,27(1):9-12
恩格斯晚年提出“合力”论思想。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这一思想科学解释了经济因素、上层建筑等诸因素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恩格斯的社会合力论思想对我国目前的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