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7篇
  免费   60篇
各国政治   77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4篇
法律   569篇
中国共产党   311篇
中国政治   554篇
政治理论   377篇
综合类   1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社会转型必然引起法的理论和制度体系的统一性运动。殷周之际的社会转型形成了道德人文法思想和礼乐刑政模式;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社会转型形成了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和制度模式;唐宋之间的社会变动,没有改变法的统一性,但理学使法的统一理论达到了顶峰,实现了哲理、法理与情理,天理、国法与人情的贯通与融合。晚清社会转型,使传统中国法的统一性解体,同时开启了新的中国法的统一性运动。法的统一性在传统中国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而且是统一在道德原理之上的,这对未来中国法的统一性仍有其价值。当代中国法正在道德与自由这两个基本原理的支配和社会主义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向着新的统一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宗教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控制、心理调节、道德规范、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当然这种功能和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93.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94.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基层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基础工作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抓手".基层基础工作扎实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就能得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就能得到有效疏导,社会和谐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是政权建设的第一层基石.  相似文献   
99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其中的内涵,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发展,这对解决社会矛盾,协调矛盾之间的关系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税收国家代表了现代社会最佳的社会治理模式和人类存在状态,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阶段。建设税收国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确保国家职能的充分实现,能够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能够为我国税收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税收国家需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包含了人类政治实践所积淀的精华,又有时代的先进性与特质。建设好、发展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之必然,是政治体制改革之必然走向,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需,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998.
官德建设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官德建设具有二重意蕴,即官员的引领经济之德建设与为官从政之德建设。强化六种意识,是官德建设的逻辑前提。强化宣教、加强自修、健全监督、优化环境是官德建设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999.
系统整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形塑生成于培育中国特色市民社会过程中系统整合的实践需要;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在动态平衡中以实现系统整合的实践过程;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实践目标在于通过系统整合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我国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面对这些新问题、新现象,如何及时地做出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回答,对于促进矛盾的良性运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