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资源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贞 《思想战线》2005,31(2):60-64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思想和英美文化研究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三者既与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 具有一定的历史适用性。因此, 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应在反思这些理论资源的基础上, 重建当前语境下的本土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152.
宾雪花 《河北法学》2011,29(10):166-172
美国修改《数字千年版权法》,使破解IPhone等智能手机,以便转换电信服务提供商;或者安装非IPhone应用程序都成为合法的事情。此事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对各国数字版权的保护,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此事件中可看到,美国修改《数字千年版权法》,打破了原来的关于捆绑电信运营商,不允许兼容其他程序等限制性商业行为,使得以创新和竞争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具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美国修改《数字千年版权法》,对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即在网络经济时代,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垄断权时,中国反垄断法应该禁止知识产权滥用,鼓励创新或动态效率的促进,消费者福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3.
钱玉文  骆福林 《河北法学》2011,29(11):89-95
消费者权"小额多数被害"的特征要求创新消费者权救济方式,消费者权救济的有效路径是:创设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消费者组织积极行动能有效克服消费者"羊群效应"现象,建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时借鉴境外消费公益诉讼的成功经验,授予消费者组织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构建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4.
155.
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一书中认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消费社会,穷人的涵义发生了变化。在消费社会里,穷人不是指物质产品匮乏的绝对穷人,而是指“有缺陷的消费者暠。鲍曼分析了新穷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观念层面上消费美学的兴盛、政策层面上福利国家的衰落、生产层面上全球化的发展。他认为新穷人对社会而言成为无用的人,他们已难以像过去那样团结起来把自身的苦难变为公共关怀。“新穷人暠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穷人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6.
李晓娟 《行政与法》2013,(7):126-128,F0003
格式合同广泛存在于在经济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格式合同中,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公平地位,其权利易受侵害.本文根据国外格式合同规制的法律实践,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实出发,尝试提出建立我国格式合同规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157.
论个人征信体系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征信体系在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公开的过程中必然会与信息主体的隐私权发生冲突。在个人信用制度中既要确认有关机构或个人对消费者信用信息的利用、传播权,又要防止有关机构或个人滥用权利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在两者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是建立规范的个人征信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8.
This article is framed by Adichie's (2010, 2) warning of ‘the dangers of the single story’. It investigates the local specificities and global resonance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violence projected in two African films. The documentary by Ross Kemp on gangs in Pollsmoor Prison in South Africa (2003) captures and generates distinct cinematic biographies that extend our perceptions of production, exhibi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contrast, the fictional film, Dakan, by Guinean producer Mohamed Camara (2001), cinematises the enigma of homosexuality as taboo and an aberration, including the attendant socially constructed homophobia. Both films markedly underemphasise the political and pedagogical imperative of African film producers and audiences, and in this they contest ‘established’ representations of violence that have characterised documentaries about Africa and ‘Third Cinema’ (Solanas and Getino 1996). More critically,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e palpable occlusion of systemic violence that characterises the multiple and complex views of Africa in these two films, to unpack the novel documentation and reformulation of violence, as disseminated by Kemp and Camara.  相似文献   
159.
雾里看花:自然人破产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兴权 《河北法学》2006,24(4):43-47
是否规定自然人破产,是破产立法过程中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支持论的各种观点缺乏社会性关注,带有很大程度的臆断性;批判论的分析思路值得肯定但缺乏充分性.自然人具有破产能力属于一个自然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现阶段有必要选择自然人制度.是否引进,是一个社会政策性的而不是一个法律技术性的问题.就目前社会经济文化法制条件看,我国还不适宜规定自然人破产特别是消费者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60.
试论“后悔权”设立之法学证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泊来事物,"后悔权"①一经浮出水面,即遭受或赞或贬的命运。其中的质疑不无道理,但又有失偏颇。据此,理清"后悔权"之真正意旨,区别相关权利,奠定对其讨论的正确基础实为必需且为必要。此外,"后悔权"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国际惯例",无理由将之拒之门外,但为避免"水土不服"的尴尬,其设立必须兼顾本土实际,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设立中国特色的"后悔权"制度——"有限后悔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