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6篇
  免费   402篇
各国政治   159篇
工人农民   256篇
世界政治   1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8篇
法律   5459篇
中国共产党   628篇
中国政治   2374篇
政治理论   806篇
综合类   67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166篇
  2011年   1061篇
  2010年   1077篇
  2009年   1140篇
  2008年   1396篇
  2007年   1405篇
  2006年   1362篇
  2005年   1228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878篇
  2002年   649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以人为本正成为社会的主要理念,刑法虽然是最严厉的法律,也应当体现和反映这种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进行人文立法和人道主义司法,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性化法律。  相似文献   
43.
传统的过失犯罪都是实害犯,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器械的广泛应用,过失犯罪危险化已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证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主观过错,更在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另外,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只应存在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在设置刑罚时应遵循谦抑原则。  相似文献   
44.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过去任何的制度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这种机制的压力和经验几乎全都来自外部世界。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所导致的由内生型改革走向外生型改革的挑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都进行了创新,但从进展看仍然面临从外部到内部的不平衡问题。为了迎接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样化的深刻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真正着眼于长远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5.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建设节约型社会,除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全民动员之外,还需要法治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46.
社会分工条件下侦查主体面临着信息成本无限扩张与侦查能力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社会变迁及科技发展为侦查主体加强对个体信息的渗透提供了无限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受到私权的严格限制。信息交易为侦查主体提供了一种新的低代价的信息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47.
赖长鸿 《现代法学》2002,24(5):154-158
我国现行劳动法律体系存在着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缺陷。因此 ,应在探析其价值内核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劳动法律体系。该体系应包括 :劳动力市场主体法、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法、劳动宏观调控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争议处理法。  相似文献   
48.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拓展与深化,是城市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是基于其恰如其份的功能定位;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基于对其有效运作机制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of a study based o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youth (N = 11,549) that asked two questions: (1) How does family structure affect the likelihood of adolescent death beyond that of race/ethnicity, sex, socioeconomic status, personal behavior, and other structural factors and (2) under what conditions might appeals for social justice be warranted for relative mortality statuses and for absolute gains in mortality? The study found that marital instability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dying when controlling for a variety of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class, race/ethnicity, sex, and unemployment rate in area of residenc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is finding lends support to social justice arguments to redistribute resources in such a way as to ensure the likelihood of absolute gains in mortality. The study also found, however, that race/ethnicity/sex also accounted for the likelihood of dying independently of family structure when controlling for socioeconomic and other factor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is finding lends support to social justice arguments to redistribut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 mortality statuses.  相似文献   
50.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愤与审判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紧张关系。民愤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而两面性则是其固有的基本属性。因此它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刑罚的道德目的和实用目的甚至对整个刑事法治的影响都是利弊同存的,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民愤在审判中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理性的态度应当是审慎地进行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以让民愤扬长避短,帮助实现审判的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