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66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641篇
中国共产党   177篇
中国政治   471篇
政治理论   176篇
综合类   102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维持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但由于观念、设置等原因,我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审前程序。因此,在法院案件数量急剧增长、司法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压力面前,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社会现实的、相对完善的审前程序,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92.
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的证据类型是动态的,根据证明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在审查其证据能力的时候应当以“没有异议可采,有异议有限可采”为标准。面对证据立法上的滞后,应该加快立法完善的步伐。  相似文献   
993.
现场摄影图片资料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件现场摄影是案件现场勘查的一项工作内容,是固定现场客观状态的必经程序。案件现场摄影图片资料,是案件现场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场笔录、现场绘图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正确认识现场摄影图片资料的价值,有助于在案件侦查与调查、证据保全与搜集、法庭调查与审判等各个诉讼环节上,发挥案件现场摄影图片资料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党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价值观是人们的"主心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由于价值主体的不同,地域分布的各异,以及社会发展的时间性,主体价值观多元化已然存在,甚至引发价值观冲突。多元价值观通过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彰显。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及其冲突的现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引领多元化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乃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法的模糊性是指法律元素具有的性质与类属不完全的特性。法律价值作为法律的重要要素具有模糊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价值形态及其运用的模糊性;二是诸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模糊性。法律价值的模糊性是一切法的模糊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97.
不同频率共振峰在话者识别中的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话者识别领域,不同频率共振峰特征价值的大小。方法对10对女性与8对男性双胞胎正常朗读语音的共振峰频率特性进行定量测量、比较、分析,统计。结果男性和女性双胞胎个体依据2000Hz以下、2000-5000Hz、5001-8000Hz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共振峰均可区分,但共振峰的缺峰比例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升高,5001-8000Hz范围的缺峰比例达26.67%。结论不同频率共振峰在话者识别中的区别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龙 《北方法学》2009,3(1):141-15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已走过三十年的成长历程,法的价值问题是中国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三十年来法理学界关于法的价值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述评,一方面使我们对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看到中国法理学人的学术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对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展示,使我们认识到法的价值问题探讨的多维性、复杂性。促使我们将该项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999.
刑事政策与犯罪构成关系密切。从渊源上考察,是近代刑事政策催生出科学、公正认定犯罪需要的犯罪构成,故刑事政策对犯罪构成具有先决性,这也使得在内容上刑事政策要求犯罪构成应具有人权保障的功能和机制。从二者演进发展历程看,即使在近代刑事政策产生之前,古代朴素刑事政策即已对认定犯罪产生影响。自启蒙思想始,科学主义刑事政策、人文主义刑事政策、人道主义刑事政策都对犯罪构成的体系及内容产生过深刻影响,犯罪构成成为刑事政策在规范刑法中的延伸。作为舶来品的我国的犯罪构成从产生到现在都与我国的刑事政策相脱节,其应对当今刑事政策之人道和法治原则、宽严相济之内容等进行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00.
“以人为本”法律价值探究及其法治理念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重要的不是原创性,而是是否合乎民族性。普遍的法观念的确认,是对法的概念的综合性认知。法观念的形成,是认知个体传统法律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生成及法律发展史。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构筑现代意义之中国法治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故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一种,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归因于自然法观念与人类进化及社会公益观念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