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9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9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法律的独创,但其在立法和执法上的种种弊端是对《宪法》精神和《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违背,更有悖法治精神,影响司法公正。本文从劳动教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入手,对劳教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将其与《宪法》、《立法法》、《行政处罚法》、《刑法》等相关法律相比较,探讨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体例,进而提出与我国刑法相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韩强 《法学研究》2010,(4):57-69
情势变更原则具有内涵抽象、标准不明、极易被滥用的弊端,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极大争议。为正确把握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妥当设置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法律后果,除参考各国立法例和理论研究成果之外,还应以总结裁判经验为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判决材料的基础上,认知司法者对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解程度和行动取向,可以为我国司法实践正确处理情势变更问题提供稳妥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理指引。  相似文献   
33.
司法能动主义首先是从美国兴起的一场司法运动。在历史上司法能动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含义。在美国历史上就司法克制还是司法能动的争论非常激烈,而司法姿态也是在这两种审判哲学之间呈现出"来回摆动"的情形。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这种争论也渗透到我国的司法界和理论界。目前我国提出能动司法的审判哲学,这与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存在交集,同时也有区别。对此,我们应该予以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34.
对侦查取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取证是指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固定、收集证据的行为。它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必经阶段和基本前提。目前我国的侦查取证还存在着法律依据粗疏、观念落后、取证程序和手段非法治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和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目标,侦查取证必须注意客观性、合法性、结论的唯一性、遵守直接言词原则和传闻证据规则等。  相似文献   
35.
辩诉交易一直以来被广泛讨论 ,在实践中也有少量案件开始采用辩诉交易的方式结案。通过分析美国辩诉交易发展的内在原因和我国的现状 ,认为我国不宜全面引入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36.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提供证言的同案犯具有特殊地位。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同案犯证言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也引发了一系列证据法和程序法问题。同案犯证言具有潜在的不可靠性,可通过健全证据开示制度及法官审查制度等措施保证该证据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37.
杨树明  李健 《河北法学》2006,24(5):33-38
判例法和成文法分别是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然而,作为一种创制法律、解释法律的技术方法而言,判例法与成文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来自法官个案司法经验总结的判例法,由于其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可以弥补大陆法系成文法适用与解释之不足.成文法亦是我国的传统,借鉴和移植判例制度,有助于克服我国司法解释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增强法律适用的确定性、灵活性和公正性.尤其在国际私法领域,立法的严重滞后,使得判例制度的引进和重构成为完善我国国际私法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8.
涉法信访的存在,表明司法的效益不高、权威不强。文章从法律文化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出发,对涉法信访的成因作了分析,认为涉法信访的完善应从现实出发,采取修改《信访条例》、改革再审制度、创新纠纷解决机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39.
在阐述司法能动性的理论基础上 ,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与西方法律制度的比较 ,说明我国自古在司法制度上就有法官能动思想。对于认识司法审判中法官的能动作用定有裨益 ,从而对我国的相关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0.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4,22(1):3-11
发端于 15世纪前后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并没有影响传统中国司法发展的固有格局 ;19世纪兴起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则打断了中国司法的自然演进过程 ,催发了一个“西方化”色彩的司法体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不仅引发了全球司法生活的重塑进程 ,而且推动了中国司法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形成了司法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互动 ,创出一条既与全球司法文明准则相协调又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中国司法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