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219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19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hina has thoroughly amended its corporate law and hastens to formulate an anti-monopoly law. To rebound then deny the planned economy once adopted, China firmly practices marketization reform. However, common-recognized rules haven’t taken shape without sufficient gaming and, lots of quick introduced legislations are only superficial provisions. As the trend of corporate legal system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are the two contraries but not contradictory directions during the recent reform of China’s corporate law. One is deregulation, e.g., introducing one-person company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approval system to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any; while the other is adding various provisions of responsibility and liability to the Company Law for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ctual controllers, directors, supervisors and top managers. The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of China not only prescribes unfair competition but also counters monopoly. In general, it mainly focuses on anti-monopoly provisions, to popularize the concept and value of free market, making systematic regulations on any kinds of monopoly. This article reviews its background, process, meaning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s there remains somewhat a mystery that China rapidly develops, it may also reflect a fringe of the reason.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Global Fellows Forum, the Hauser Global Law School Program,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25 October 2006. The author is a global research fellow of the Hauser Global Law School Program, NYU School of Law. He is grateful to Jerome Cohen, Eleanor Fox and William Allen for most helpful comments, to J. H. H. Weiler for aborative presiding, and to Hua Xiao, Justin Fong, Alex Wang and Han Han for English language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42.
仲春 《行政与法》2010,(2):121-125
为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广泛的经济救助计划,其中包括政府主导的企业合并和产业援助计划,这些措施可能与反垄断法发生冲突,长期来看不排除对市场竞争造成损害。通过了解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执法当局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做法.认识到我国的反垄断执法一方面需要对危机作出呼应,一方面应通过适度执法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3.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人世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必须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确定适合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44.
新型工业化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5.
我国的《反垄断法》是国家基于“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追求而创设的市场经济基础·肄法律,旨在维护市场有序竞争,落实国家竞争、产业等经济政策,实现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它的实施必将产生一系列预期效应:国家竞争政策统一、反垄断指南具法律效力、“成文法”与“判例法”相融合、为保护国家利益增添新的法律手段以及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等。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从公诉部门履行职能的角度,详细阐述如何在检察公诉环节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就如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司法的公正高效等方面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7.
郭寿康  陈霞 《政法论丛》2005,1(5):89-95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擅自仿冒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一时之需。相对于注册商标,商品特有名称是商品表征中相对易变的部分,也是商品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是符合商品流通规律的。对于商品特有名称的简称等非正式名称,在具备公示、持续使用和特有性的条件下也构成商品特有名称,从而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商品特有名称在本质上是未注册商标,对其应限定于为相关公众所共知的范围内适度保护,才能保证经营者有相当的行为自由和较低的信息搜集负担。  相似文献   
48.
战术意识合成,是将散打竞赛的各方面战术协调综合运用,形成整体的战术意识。其基本内容包括:进攻、反击和反反击战术意识。提高运动员战术意识合成的主要方法有:加强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培养,打好牢固的基础;加强战术理论的学习,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竞赛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突袭、佯攻、迂回、阻击等战术的运用能力,突出运动员强点的培养和在竞赛中发挥强点的能力;培养驾驭全局出奇制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9.
由莉颖 《学理论》2008,(20):52-55
培植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抢占流通高地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营销、规模扩张、企业文化凝聚等能力)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培植中国大型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应放在构建企业的营利模式、组建学习型组织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50.
李墨丝 《时代法学》2008,6(2):115-119
《竞争法示范法》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下属的政府间竞争法与竞争政策专家组研究国际竞争法的最主要的成果,它及时因应了国际竞争法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立法、协调各国竞争立法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