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51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7篇
法律   326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110篇
综合类   38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股票期权在我国是一件新生事物,也是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一种发展趋势。股票期权法律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到公司、证券、税收和会计等主要经济法领域。除了合同法之外,我国现行法律没有为股票期权做出太多规定。  相似文献   
22.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分支。根据人力资源所具备的资产特征,应将人力资源列入资产范畴。以成本法计量人力资产更符合可靠性、可验证性、可比性等公认会计原则。正确反映人力资源信息,应在财务报告中列入相关项目予以披露。  相似文献   
23.
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智力资源管理是介于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管理活动,目的在于优化智力活动过程,实现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智力资源管理研究涉及认知科学、复杂性科学、跨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研究等多个领域,需要采用某些不同于逻辑分析思维的研究方法,以期突破以往知识管理研究中的障碍。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实现智力活动即脑力劳动的“精益生产”,克服某些个人或组织的智力活动效能低下、智力资源浪费的弊端,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4.
警务战略分析是警务战略指导的首要环节,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动态性和预测性特 点。警务战略分析包括环境分析和资源分析两个方面。警务战略环境分析需要在分析政治环境、经济环 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治安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考量不同因素对警务战略的影响。分析警 务战略资源需要围绕警务战略资源的强势、弱势和警务活动面临的机遇、挑战这条主线展开。  相似文献   
25.
高校扩招使教育投资不足、教育不公、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凸现,高校扩招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实现教育兴国,就必须保证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教育不公是最大的社会不公,要从制定政策入手解决。大学是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学府,必须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26.
私分国有资产罪若干问题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认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通过重新探讨本罪罪名、性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以及客观行为特征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以求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这一罪名。  相似文献   
27.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对中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8.
印章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公章自古至今为实用而治,私章则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艺术的转变过程。我国古代书面契约的取信方式历经变化,但私章讫未成为公认的取信手段。西方国家在法律史上曾有盖印取信的制度,但当今通行的法定取信手段则是签名。我国现行法上的书面契约取信方式兼采签名和盖章。私章自身的内在局限及签名取信的多维优势,决定了签名取代私章的必然。自然人主体书面契约的取信方式统一于签名,是法律体系内部相协调的需要,并可以获得法律解释理论上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9.
《Labor History》2012,53(4):351-371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n under-developed field in the social policy literatur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origins of severance pay (SP)/redundancy pay schem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ir first designs in nine countries—Canada,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Austria, France, Italy, Sweden, Spain, and Portugal. It has two objectives: first, to identify the key actors who shaped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SP schemes; second, to explain variations in terms of their mode of regulation, generosity and coverage. By building on the state-centric and power-resource perspectives, it identifi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state had an autonomous role vis-à-vis organized labour in SP reforms and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organized labour was the main actor. When the state was the key actor, it preferred legisla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SP either to legitimize its apparatus in a ‘revolutionary’/‘potentially revolutionary’ context or to facilitat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of the economy in a ‘reformist’ context. When organized labour was the key actor, its preference was to regulate SP through ‘only collective bargaining’ or ‘legislation’, subject to the degree of unionization. Lastly, the paper argues that key actors (the state or organized labour) took into account the distributive structure of existing UI schemes when designing the coverage and generosity structure of the first SP schemes during the post-war era.  相似文献   
3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都要求劳动力具备转型所需的创造性、技能性等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同时也是承担产业转型的直接参与者,这部分劳动力的质量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明显成为阻碍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分析产业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的基础上,着重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机理进行分析,构建内部劳动力市场效率模型,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以探究内部劳动力市场优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