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54篇
世界政治   1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451篇
中国共产党   2114篇
中国政治   2830篇
政治理论   649篇
综合类   937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516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果 《共产党人》2006,(5):46-47
一天,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名为《再渡银河》的小说,让我有空看看。闲暇之余,顺手拿起了这本书。读后我才了解到写书的人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妇女,并且就生活在宁夏盐池县的花马池镇。这部作品是她在经过了几年的酝酿,一年多的创作耕耘后自费出版的。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决定要去采访一下这位不同寻常的乡村妇女。  相似文献   
82.
乡村政权组织的信誉在政府信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乡村组织在历史上有过良好的信誉 ,但目前其信誉度有下降趋势 ,农民对乡村政权组织的信任、依赖、评价、期望、归属都在降低。这既是乡村组织自身运作造成的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重建乡村政权组织的信誉应从推进基层民主、强化乡村政权组织的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3.
野趣樱花谷     
成兵 《支部生活》2005,(7):37-37
腾冲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热气腾腾的热海温泉,并未沉寂的座座火山,神秘莫测的片片湿地,已经让人流连忘返;更有那和顺人家崇尚读书的乡村图书馆,哺育革命哲学家艾思奇的山山水水,当年抗击日寇收复腾冲血洒边关将士忠骨安息之地的国殇墓园,则让人驻足沉思,顿生缅怀之情;而侨眷之乡、珠宝之乡、美食天堂等美誉,更让人凭添几分乐趣、几许游兴。  相似文献   
84.
吴利平 《人大论坛》2007,(11):22-23
2007年8月28日,贵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贵阳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1994年5月1日施行的《贵阳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废止。“爆竹声声辞旧岁,桃花朵朵迎新春”,这一流传了数千年的过年景象,也许将重回现代林城。  相似文献   
8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集中体现。经过五年规划实施,党建引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要现象和基本策略,是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关键所在。何以如此?本文在理论层面借鉴“政治势能”理论和公共政策扩散理论,构建“政治势能传导—统合引领改革”的解释框架,立足“结构—过程”分析超常规政治逻辑下政治势能形成传递过程,沿着“制度—生活”阐释统合型实践逻辑下发展型治理模式形成理路。何以接续?基于大量地方创新案例和数据,本文凝练和提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多维一体创新机制,即价值引导机制、组织整合机制、项目运行机制、服务保障机制,以期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6.
来自农民家庭的青年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来源,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选择非农就业,但是青年在县域城乡流动显示出其具有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质性访谈方法,研究发现,青年对于近几年来乡村振兴工作高度认可,乡村的宜居化吸引青年在村居住,县城青年具有"城乡两栖""客乡"的特征,离县青年对乡村较为疏离,但未来有可能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特点是在村青年对乡村产业兴旺有较高期待,青年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最为普遍.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形式有村集体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青年自组织三种形式.通过分类、比较和归纳,本文提出了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存在以村庄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通过将青年组织起来,便显现出一条青年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即依靠村集体的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自组织,让同心圆能够向着村庄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青年自身的社会网络,叠加经过组织活化的同心圆结构,将形成新的青年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87.
通过项目制的形式进行乡村治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项目制既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透镜”审视乡村治理中的项目制,其优势在于价值合理性、工具合理性以及二者的统一。即项目制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底色、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认同;增强了国家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内生要素。然而,由于项目主体行为逻辑间的张力,导致项目制辩证性地存在限度。中央政府、基层政府、乡村社会与农民等主体之间行为逻辑的差异,使得“项目”主体的目标定位、行为方式、利益判断存在罅隙。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看,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主体结构,理顺项目主体间行为关系是充分发挥项目制治理优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内核。据此,文章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式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二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最后基于这种内在逻辑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基层党建、构建乡村治理多元机制、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乡村和谐氛围的角度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9.
张森 《人民论坛》2023,(17):104-109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保持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坚守乡村文化的伦理性内核,坚持乡村文化的整体性,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层面,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农民、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发展策略,即坚持农民主体,强化家庭本位,推动社区“重建”。  相似文献   
90.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党的全面领导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和关键抓手。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受制于“三农”发展问题,面临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农村群众工作复杂多样、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等困境。对此要强化能力建设,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此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