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6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15篇
中国共产党   637篇
中国政治   864篇
政治理论   133篇
综合类   3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信访问题,尤其是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不仅牵涉党委、政府很大的精力,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把信访工作纳入到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使信访工作在化解群众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遏制歪风,弘扬正气,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党委、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促进社会稳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2.
检察长大接访活动开展以来,曲阳县检察院不断创新公开接访、定向约访、重点下访的信访举措,实现了“人人受到接待,件件得到处理”的既定目标。笔者作为一名负责信访工作的主管人员,亲历了接访活动的全过程,在着力解决信访问题的同时,认真回顾了基层办案所经过的历程,冷静思考了规范化执法之必要。  相似文献   
33.
王颖 《时代风采》2007,(1):13-14
今天,省总工会信访办又迎来了一位上访者:  相似文献   
34.
张旭 《刑事技术》2007,(4):42-43
笔者试结合测试实践,浅谈信访案件中应用该项技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探讨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推动我国政府由管制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政府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36.
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之后,判后答疑制度已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试行。虽然实行判后答疑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司法公信力,以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的产生,从而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判后答疑制度的实践却使我们对该制度的实际功效产生了疑问。尽管如此,判后答疑制度在我国当今的司法环境中仍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现阶段为消除当事人的不满所能采取的最为现实的选择,因此,我们不能断然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从2005年全国人大信访工作座谈会上传出信息,当前人大信访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信访数量大幅上升,新访初访明显增加,异常上访问题凸现。据2005年1至6月全国人大收到来信的统计。上海也在来信较多的10个省份之中。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样的信访形势无疑告诉我们.社会上还存有不少的不和谐。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把人大信访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抓好、办好。  相似文献   
38.
信访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和要求的重要渠道.信访工作被喻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结合十六届六中全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笔者对如何有效解决信访问题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9.
国家信访局认为,绝大多数上访是有道理或有一定合理成分的,是可以通过适当接访在当地得到解决的。对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上访活动来说,这种“有理”定性既要从国家建设历史阶段“大环境”来思考,又要从县、乡党政部门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小环境”来衡量,也需要站在上访人本身的角度来“将心比心”,尤其是要深刻了解和体谅他们传承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特质,从而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夯实社会和谐基础。  相似文献   
40.
宪政体制下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虹 《求索》2007,(4):40-42
信访制度建立50余年,其功能几经演变,时至今日已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与错位。围绕信访制度的改革有“弱化甚至撤销信访”和完善强化两种不同观点。应在我国究政体制下,从权利救济和国家公共权力机关两个角度来解读信访,并对其功能进行重构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