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268篇
中国政治   350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1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薄勇  王永 《中外法学》1999,(4):118-119
<正> 张国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曾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和法学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三载有余,为了更好的继承先生的学术成果、发扬先生的治学风范,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中外法学》编辑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律史教研室、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律思想分会联合召开的“张国华先生学术思想暨21世纪中国法学展望研讨会”于1999年5月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相关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吴志攀教授、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学珍、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存生、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韩延龙教授等到会并讲话,会上并宣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宪义教授,中山大学刘恒焕教授  相似文献   
72.
齐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曾产生了孔子等思想文化巨擘。魏晋南北朝时期,齐鲁士人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失序而沉寂,相反,他们在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仍卓有建树,为齐鲁之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3.
以“伦理主义”为特征的儒学在当代中国已经失去也应该失去“国家哲学”的地位,发挥不了也不应该发挥“兴邦治国”的指导作用。不过,儒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并非没有任何地位,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儒学虽然不可能也不应该占据“主席”之位,但能够也应该处于“宾席”之位;不可能也不应该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但却能够也应该起辅助性的“帮补”作用  相似文献   
74.
张西立 《创造》2010,(5):96-97
作为后学,能够有幸读到周善甫先生的《大道之行》文稿,进而对先生的治学为人有所了解,还得感谢先生的嫡传弟子孙炯,正是经过两年前孙炯的介绍,才得以管窥当代国学大作的精妙——《大道之行》作为周善甫先生的扛鼎之作,以广大精微的识见.融会古今,贯通中西,全面、深刻地诠释和体证了中华文化的真谛,是对宋明以来“新儒学”的“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继承和体现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这一数千年来中国土人矢志不移的道义和担当!  相似文献   
75.
明太祖朱元璋“删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意味深长的事件。 作为亚圣,孟子的火气很旺,思想中也颇有一些原始民主主义的原素,他并非无原则地强调臣民对君王的服从,相反还认为,恶法非法,暴君非君,面对恶法和暴君,人民有反抗的权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上光彩夺目的名言。  相似文献   
76.
萧功秦 《同舟共进》2009,(10):34-36
墨子刻(Thomas A.Metzger)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荣休高级研究员,美国著名的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他说过一句话,我印象一直很深。他说,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虽然知识分子自己也可能会觉得无权无势,但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在于话语权。"文人的笔有时比国王的刀更有力量",而话语权又与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将会是我们交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77.
林连芳 《学理论》2009,(31):160-161
有关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转型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戊戌维新前后,改良派所宣传与实践的君宪民主思潮,可视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转型。一方面,改良派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强力批判,提倡民权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另一方面,致力于宣传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强调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后来民国的建立乃至五四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8.
2008年5月10日至11日,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暨“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看待传统中国法文化”学术论坛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主办,汕头大学法学院和《太平洋学报》编辑部承办。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政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湘潭大学、汕头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的约50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9.
民间法的研究需要解决其文化基础问题,这是民间法研究的合理性之根据,必须明确对民间法文化基础进行思考的价值。传统儒学文化作为民间法文化基础,为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80.
20世纪70年代初,在行为主义政治思潮的统治之后,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以其恢宏巨著<正义论>重提自由、民主,平等这类重大价值性命题,对国家的政治制度、人类生活的基本价值这类传统政治学关注的主题重新进行研究,由此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政治学界开始了"复魅"的思想运动.罗尔斯的"叙事"是传统的,但其"叙述"却是当代的.罗尔斯与西方近代传统政治思想的这种"文本"关联性,生动地体现在他在财产权理论上对卢梭与洛克的继承和超越.财产的占有是善还是恶,是自由之基还是不平等之根?在西方思想史上,洛克和卢梭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传统:前者张扬了自由主义精神,后者体现了平等主义取向.20世纪的罗尔斯,用卢梭调整洛克,在自由和平等之间进行了整合,体现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较高成就,对目前中国的财产权制度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