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289篇
中国政治   415篇
政治理论   211篇
综合类   18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国学赏析     
《侨园》2016,(4):40
正【选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注释】(1)知:音zhi,同"智"。(2)务:从事、致力于。(3)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  相似文献   
22.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阐述汲取传统文化养分须"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扬弃就需要正确把握。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从平等角度分析,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多有矛盾之处,我们应该学会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找到源远流长的生命之根。  相似文献   
23.
萧婕 《党政论坛》2012,(11):26-28
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的一纸限期在美孔子学院执教、持J-1签证的中国教师离境的公告让已经在美国存在了8年之久的孔子学院突然陷入了尴尬境地。然而,时隔8天之后,美国国务院的另一份公告又迅速"化干戈为玉帛",取消了先前公布的种种限制,从而使事件峰回路转。纵观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虽然"签证风波"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这一事件折射出美国在防范中国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担忧和恐惧也在与日俱增。当前,中国文化"走  相似文献   
24.
孔子人才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和先秦相关著作中,通过探究其所蕴含的人才事务的一般性规律,碎片化形态分布实则动态一体的孔子人才思想逻辑得以呈现,即:言行是参透人才心智的窗口,洞察人言复杂表象的内在实质,特别是观"过"知人是诊断考察对象的可靠根据;举贤注重的是公悦善聚,所举之人要公正、正直,聚仁、智、勇、孝、信、忠等诸"善"于一身;任贤之要在适才适所,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合理配置,按照人才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岗位,使每一个人才都能获得有效发挥其最大潜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25.
正据澎湃新闻9月25日报道,9月24日上午,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同时这也是习近平继去年11月参观曲阜孔庙并发表讲话、今年"五四"到北京大学牵手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之后,第3次与孔子和儒家亲近的"大动作"。这一系列的高规格纪念活动背后,透露着中共执政理念的动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6.
马曰全 《山东审判》2013,(4):118-119,115
中国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从春秋战国时孔孟的法治思想,到明清时法治文化的进一步升华,再到近代法治从动荡中成熟的历练,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法治文化中,最为突出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其中的法治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法制建设起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徐复观对二战以后台湾流行的西方现代艺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重新梳理了儒道精神。他认为,儒道两家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但儒家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为政治服务,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而由庄子所显出的到家典型,则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徐复观的学术有着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将如何重建的问题。作为"勇者型的大儒",徐复观希望用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来解决全球性的时代问题,体现出其作为中国文化学者的担当,同时也为后人指引了一条在回归原初生命的心、性中溯求中国艺术的根源与灵性之路。  相似文献   
28.
傩、雩、蜡都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不过,对这三种祭祀活动,孔子的态度并不相同。总体说来,孔子对雩祭、蜡祭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对傩祭,其态度则以排斥为主。雩祭是为了祈雨,它关乎百姓的生计和福祉;蜡祭则是年终祭地、庆祝万物功成的活动,这些都是"仁爱"思想的体现。傩祭所驱除的对象是疫鬼、殇鬼,这在孔子看来不仅是无稽之谈,而且也并不像雩祭那样可以有直接的成效。孔子对三种祭祀的不同态度,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为政主张。孔子为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以德治国的为政方略、尊贤为大的用人策略、摒恶尊美的为政艺术。孔子的为政思想不但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养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
善是什么     
傅佩荣 《当代贵州》2013,(24):66-66
人性是什么?一般人提及这个问题,会想起《三字经》开头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许多人认为"人性本善"是儒家的思想。但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既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而是宋代以来的学者概括出来的。这个"本"字是后代的解释,并非孔孟的原意。根据我个人多年研究儒家思想的心得,我认为儒家并不主张人性本善,而是强调人性向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