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各界》2011,(5):F0003-F0003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宇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三别”。唐肃宗时,富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相似文献   
32.
《党课》2013,(13):20-21
学习党忧国忧民,信仰和追求真理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早期共产党员是那个时代忧国忧民、寻找真理、追求信仰的新青年。他们思想前卫,独口思考,充满朝气,对中国命运前途关怀备至,对认定的信仰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33.
《各界》2010,(5):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34.
刘建明 《党课》2014,(20):80-81
唐朝开元年间,广州文人范知璇屡试不第,做官无门,却名利之心不死。宰相宋琛因犯颜直谏被贬为广州都督后,忧国忧民、“敬业爱岗”不改初衷,为百姓大办好事、实事,政绩卓著,口碑甚佳。朝廷征调宋公再次入阁为相时,百姓哭留不住,自发集资要为其修建“遗爱碑”。于是,范知璇抓住天赐良机,摇动生花妙笔,写了一篇《良宰论》献给宋公。此文闻一增十、见百益千,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令人不忍卒读。对于某些地方官来说,若遇上这等事,定是欣喜若狂,立即勒碑刻石,大彰功德,但宋璨却是位正直廉明的官吏,看到个中有股不正之风,便大笔一挥批日:“文涉谄谀。作者若为文章高手,可参加考试,不必来这一套。”结果范某拍马不成,聪明反被聪明误。  相似文献   
35.
今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90周年。焦裕禄,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感动了全中国的人,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人们心目中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的象征。在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那一代人中,焦裕禄的事迹是难以忘怀的。.有人也许会设问,焦裕禄若在世,已是90岁了,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他会经历什么?在改革开放后,他会如何作为?在今天,他会怎样思考?已逝去的人物是无法假设的,但可以说,只要他还坚守着参加革命的初衷和理想,胸膛中跳动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他就会与党和人民一同经受考验,探索改革开放的道路;他将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不懈地追求和奋斗。他不会停步。焦裕禄在今天,仍是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回顾焦裕禄生前身后的岁月,可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重读焦裕禄,感受真实的焦裕禄,我们能感到时代和人民呼唤焦裕禄的迫切声音,又能时时感觉到焦裕禄注视着今天的目光。  相似文献   
36.
麻秀荣 《世纪桥》2004,(6):11-15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志士仁人对社会历史命运、前途、发展的自觉关注的高尚情怀,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意识。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开放任务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表现出忧国忧民忧党的深刻忧患意  相似文献   
37.
吉鸿昌既是一位军纪严明、能征善战的爱国将领,又是一位忧国忧民、善于治理地方政务的杰出官员。在主政宁夏的半年多时间内,吉鸿昌励精图治,体察民情,致力于宁夏地方各项建设.为增进回汉民族团结,安定社会政局,发展地方经济和文教体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吉鸿昌爱国爱民的进步思想,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平易近人的赤诚之心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给宁夏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8.
昆有 《人事天地》2007,(12):14-16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永乐十年(1412年),于谦的文学才华在钱塘一带已极有声誉,得晋钱塘县儒学生员(秀才),“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常以唐陆贽的奏疏为范本,研究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他本来为会试第一名.因“策语伤时”被置三甲第九十二名。  相似文献   
39.
《公民导刊》2008,(3):50-51
一本书,一段历史,一百张照片。红镜头摄下的永恒的瞬间和瞬间之外的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墙摄影师杜修贤用照片记录了政坛和生活中的毛泽东、周恩来,红墙女作家顾保孜则记录了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照片与故事既满足了人们对老一辈领袖工作和生活细节的好奇,也让大家能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了解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特别为读者奉献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以表现老一辈领导人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与坚毅果敢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40.
傅国涌先生这本《大商人》,以事实的描述为主,着眼于那些带有历史体温的细节,读者可以从多重角度去读,每一个角度都可能找到你想寻找的东西。美国小说家辛格曾说,观点会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过时。《大商人》里面呈现的事实,为我们勾画了半个多世纪前中国两代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群像,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