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意识形态作为特定社会情境下的话语问题,在推动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身的张力。马克思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根源,并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拜物教展开了科学的批判,提出了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社会建构。马克思的这种意识形态批判思想,对于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刘仁营 《探索》2008,1(1):148-153
生产力拜物教思想,作为资本拜物教思想的一种现实体现,在当今世界和中国有着较大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作为这种思想的哲学本体论基础,生产力决定论在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循环论证"和"自相矛盾"两个悖论;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将外化等同于客观化、颠倒因果和将特殊等同于一般三个错误;在本体论上存在着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本体论实体化为生产力决定论的严重扭曲.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走出生产力拜物教的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73.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所追求的,不是生产力的无原则的发展,而是生产力的发展由异化形态转化为自主形态.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价值坐标上已经开始收缩生产力拜物教思想,更加突出一种合乎人性和自然规律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没有无原则地肯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与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区别开来;但马克思也没有无原则地否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与空想主义区别开来.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摆脱生产力拜物教思想的禁锢,从各种各样对马克思的理论"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74.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1世纪最具创新性和爆发力的技术手段。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强烈冲击,非简化问题本质的“价值中立说”所能够涵摄和覆盖。人工智能营造的便捷生活表象遮蔽了人作为主体被技术裹挟的事实和难以“逃逸”的困境。“存在的非存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主体性存在的二元悖反,作为行动元的人类现实地存在于人工智能“座架”的经验世界,但却成为“不被需要”的“非存在者”。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与技术化运作愈益显示出超越人类智能的力量,不断僭越人的主体地位代替人选择、判断、思考和行动,人工智能的高度自主性使人的自主性被遮蔽,其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操控阻碍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加剧了人被智能技术宰制而失去自由和反思批判精神的主体性危机。数智化背景下,应通过批判审思人工智能技术范式,适时采取自觉的“中辍”行为,以人之理性矫正技术的任性,引导智能技术为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服务,清除智能拜物教意识形态迷思,营造人机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加快智能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5.
用"法律拜物教批判"定位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重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把握其思想特质、领会其当代价值的必要前提。法律拜物教批判,不是要批判、否定、消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而是主张对法律规范的社会效应保持必要的质疑,矫正现代社会过于强调甚至盲目推崇法律的观念,重新思考人类社会良善运行的总体进路。它有助于我们有深度、有远见地思考法治建设实践中遭遇的重大问题,能够为推进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些微启示。  相似文献   
76.
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其外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资本的增值本性未变,资本逻辑一方面作为拜物教的社会历史根源,另一方面同拜物教相“耦合”推进资本的增值。在数字时代,数字劳动依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数据”成为资本增值得以实现的载体,与之相对应而衍生出了数字拜物教,在同数字资本逻辑相“耦合”中不断模糊劳动与休闲的界限,实现了对数字劳动的隐匿性剥削。消解此类剥削现象需从资本逻辑的破解入手,坚持马克思开辟的资本逻辑批判的科学道路揭露其内在否定性,并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打破资本逻辑提供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77.
李永刚 《理论月刊》2023,(11):11-17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空间密切相关,是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的历程。亨利·列斐伏尔揭示了“空间拜物教”的实质,批判了“空间生产”,却囿于空间来理解作为劳动力的承担者的身体或生命,因而无法找到克服身体空间的拜物教的真正方法。哈特与奈格里则综合了福柯的生命政治思想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思想,以生命或身体的创造性力量为基点来理解生命政治生产。在后工业时代,生命政治生产这一在质上占有优势的生产方式构造了与其相应的社会,即以诸众平等占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性为基础的“共同性社会”,其空间呈现形式是大都市。诸众反抗资本与权力对共同性的剥夺,力图实现都市民主与全球民主,即在大都市与全球两个层面上的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78.
人工智能时代下,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技术拜物教这一新的意识形式亦日渐扩散。从人本主义视角看,技术垄断下的人们一方面陷入被技术宰制和奴役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又产生技术崇拜认知状态,“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从意识形态视角看,工具理性张扬遮蔽了价值理性,其在全社会的统治造就了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的人”,从而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技术拜物教作为资本拜物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延伸演化,其实质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崇拜,拜物教表象掩盖下是资本——技术共生体的剥削本质。对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主义技术拜物教的批判,理论上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理论时代化发展,提升马克思主义解释力;实践上可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等技术高质量发展,赋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