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3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83篇
世界政治   3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9篇
法律   3514篇
中国共产党   1280篇
中国政治   2173篇
政治理论   783篇
综合类   17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709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957篇
  2008年   1008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戴安良 《探索》2005,1(2):169-172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82.
风险社会:个性自由发展的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友刚 《探索》2005,25(3):136-140
劳动从满足人的自然需要为直接目的到作为目的本身的能力的发展,是理解马克思的个性自由理论的关键。马克思关于自由个性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点即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上。人类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依赖人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高度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发展又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自由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正确、全面认识和把握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与风险代价的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关于非法搜查、扣押的证据物的排除之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非法搜查、扣押获取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历来为各国刑事证据理论所关注,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世界各国如英、美、德、日等是各不相同的,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不一样。对此类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各国立法所持的态度根据证据的种类差异较大,但对非法取得的自白的证据能力各国一般均持否定态度。对以上述证据为线索,发现并收集的其他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在西方有“毒树之果”或“波及效”的理论。  相似文献   
84.
陈澜 《湖湘论坛》2007,20(4):81-82
西方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一直不断地变化发展,其变化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19世纪末以后,政党政治成为现代西方宪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5.
外资银行一系列合同的出现,给公证机构出了道难题,也给公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一些率先登陆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受英美法系契约自由的影响,再加上对中国法律的陌生,制作了一系列所谓的“霸王合同”,违反了我国的法律,并剥夺了合同相对方一系列的权利。在这些合同申请公证时,因其内容不具备可以公证的条件,公证处就选择了拒绝公证。这样,虽然公证质量提高了,责任也减轻了,但当事人的权利失去了保障,社会的经济秩序不能得到规范,公证的服务性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公证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性行业,具有社会公益性。公证的宗旨是服…  相似文献   
86.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10月11日,一起备受关注的“第三者”因遗噌纠纷状告合法妻子案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以判决驳回原告即“第三者”张学英的诉讼请求而一审审结。法院的判决理由主要反映在纳溪法院副院长刘波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话中:“《继承法》、《婚姻法》这些特别法的规定都不能离开《民法通刚》的指导思想。执法机关、审判机关不能机械地引用法律,而应该在充分领会立法本意的前提下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87.
刘海燕 《山西政报》2006,(17):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尺。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艰巨任务,已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8.
回头无岸     
二相刚走进工厂,刚站到车床前,刚准备继续那日复一日不知做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活来,电话就突然地响起来了。二相没有接。电话响了两声,二相就把手伸进兜里,摁了。  相似文献   
89.
徐秀霞 《行政与法》2007,(12):58-60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表达权"列为公民四权之一,并强调要依法保障,这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大力发展文化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资源对"表达权"的保护相对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民表达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0.
新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大战略的思想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