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社会:个性自由发展的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友刚 《探索》2005,25(3):136-140
劳动从满足人的自然需要为直接目的到作为目的本身的能力的发展,是理解马克思的个性自由理论的关键。马克思关于自由个性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点即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上。人类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依赖人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高度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发展又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自由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正确、全面认识和把握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与风险代价的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标准和原则,在审视当代人类实践状况和生活状况时,空间问题与空间生产范式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在当代理论思维中的根本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空间生产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理论创新对现时代进行深入、通彻的反思和批判的一把钥匙,是实现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出场的一种根本路径。由此所形成的理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3.
庄友刚 《唯实》2006,1(6):3-7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后果并不总是对人有利的,有时也意味着风险.人类的生存就是一种风险生存,风险已成为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当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对风险社会的实践存在论反思,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超越、扬弃风险社会也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特定历史界限.在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立的进程中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发展,才是人类摆脱生存与发展悖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庄友刚 《理论学刊》2012,(6):70-74,128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存在三个基本的困境或问题:第一个是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与哲学特质、本性之间的悖谬;第二个是理论创新的目标要求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之间的分裂;第三个是马克思哲学推进的世界历史基础与中国社会现实基地之间的差异.这种困境可以归结于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中的狭隘政治实用主义,实质反映的是普遍与特殊、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持深度的问题自觉,中国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走出和摆脱这种迷茫和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一个重大后果就是人类进入风险社会。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成有其实践存在论基础,但只是在资本关系的介入打破了实践发展给予人类的自由与实践导致的风险之间张力的相对平衡时,才形成全球风险社会。全球风险社会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全球化时代的极端表现!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批评的根本失误就在于没有看到全球资本关系在风险社会形成中的根本性作用。吉登斯的批评的一个积极意义在于在风险社会中应全面理解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即生产力不仅指人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还包括规避和化解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的能力这一内涵。  相似文献   
6.
7.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自由时间对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减从而自由时间相对不断增加,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可能。失业是一种历史现象,失业问题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现代性问题。造成当代失业问题的社会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反思当代失业问题最根本的要指向对资本关系的历史性批判。在当代还不具备消灭失业现象的历史条件,因此,在当代解决失业问题并不是要消灭失业现象本身而是要消灭失业过度发展的状况。在审视当代失业问题时应具有合理的态度,最根本的应从工作日制度的创新方面寻找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关于风险和风险社会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问题研究到视阈研究的变迁。问题研究有其优点,但也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和不足。复合治理研究的发展表明风险社会问题研究从单一开始走向综合,但并未根本上超越问题研究的缺陷。走向视阈研究是风险社会问题研究的必然发展逻辑。从问题研究到视阈研究的演变并不意味着以后者取代前者。综合各种研究方式是洞穿风险社会的历史本质、应对风险社会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反思和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定位不能离开中国经济社会特殊的发展语境。特定的发展语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必须发展和利用资本关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上解决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问题,所着力思考的是如何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实现现代化是理论所环绕的价值轴心。对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的追问与思考既构成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任务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长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