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1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01.
颜梅生 《江淮法治》2010,(11):34-3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行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休闲娱乐方式。出门在外,无论吃住行,还是游娱购,都有可能碰到这样那样的麻烦事,广大旅游爱好者应增强旅游中的维权意识,以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确保开心游览、出入平安。  相似文献   
202.
今年以来,九龙坡区检察院开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尝试。到8月,共提起刑事附带懂事诉讼7件11人,占同期公诉案件数和人数的0.78%和0.83%,法院判决被起诉的被告人赔偿损失共计5万余元。  相似文献   
203.
系争合同系原、被告双方共同签订,具备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属合法有效。法院最终判决对原告“确认系争合同无效、并对原告提出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204.
合同解除的实务分析与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通则》首次正式通过民事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合同的解除制度。十余年后,《合同法》将合同的解除纳入了第六章,并成为了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从现行合同解除制度设置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试图突破实然法的界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对解除权理论知识的丰富和累积审理合同解除案件的司法经验均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5.
无效委托贷款合同 ,是近年来常见的无效合同之一。由于委托贷款合同关系至少涉及到三方当事人 ,在发生纠纷时 ,既要确定案件的当事人 ,又要从实体上确认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特别是在受托人没有办理委托货款业务的资格而导致委托货款合同无效时 ,受托人是否应承担责任 ,应承担何种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本文力求探讨上述问题 ,合理确定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6.
法律明文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阳光、空气、水维系着世间万物,天南海北,土壤有膏腴瘠薄,水质有甘泠苦涩,空气也有清爽污浊.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相似文献   
207.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118条、专利法第60条和技术合同法实施细则第28条都做了规定,侵犯他人的专利权,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即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208.
<正> 提起损失赔偿的诉讼,是普通法准许的最通用的补救办法。在契约法里,这种补救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让违约的有过错一方,尽可能用金钱去赔偿无辜受害的一方。需要注意的是,契约法所要求的不是惩罚,而是赔偿,并且仅只是赔偿,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侵权行为法  相似文献   
209.
林先生经朋友介绍给王先生家装修,经过实地测算,共需要1.27万元。双方谈妥后签订的装修合同约定:王先生交500元定金,剩下的钱等完工验收合格后结清。  相似文献   
210.
《民法典》第1182条对《侵权责任法》第20条的修改,不仅使获益剥夺的适用不再以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难以确定为前提,也使获益剥夺彻底成为一种与损害填补和赔偿损失相区分的侵权责任类型和责任承担方式。因不同类型的责任往往对应于不同的适用条件,且第1182条中并未对获益剥夺的适用条件予以全面和清晰的表述,故应对获益剥夺的适用条件予以重新阐释。基于侵权责任制度法理及法效果的独特性,应将人身权益受侵害、侵权人获益及因果关系确定为获益剥夺适用的三项必备条件,而被侵权人受到损失不为其适用前提。基于获益剥夺制度的剥夺及预防功能,应将侵害行为的违法性作为基础性归责事由;同时,为充分发挥预防功能,应使侵权人之过错程度与可剥夺之获益范围处于正向对应关系,以实现适用条件与责任范围的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