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87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谭亦然  朱小理 《传承》2013,(8):46-47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内容,晚年的民主思想更是他思想的闪光点。从1932到1942年,陈独秀逐渐放弃党派之见,本着客观主义的立场,站在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民主,成果斐然。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53.
2003年3月2日,即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开幕前一天,新华社发了一新闻:《全国政协委员有50余位名人之后》,其中有已故中共领导人之后.如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有邓小平之子邓朴方、女儿邓楠.还有陈独秀之孙女陈红。  相似文献   
54.
主持人语: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后,全党全国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要从党的创建开始。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中国共产党的"源"和"根",就是党的创建。为此,本刊发表一组有关中共创建的新作,奉献给读者。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不是偶然的,是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55.
维经斯基首次来华指导和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初的建党思路是首先和各种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包括多种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宣传和组织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纯粹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及其相关文件传入中国后,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开始抛弃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建立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与实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陈独秀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6.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又颇具争议的复杂人物,他的政治生涯跌宕坎坷,五任中央最高领导人,大革命失败成为托派领袖而被开除党籍,晚年蛰居江津客死异乡,这不能不说是陈独秀的人生悲剧。究其原因,主要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反托派斗争及王明、康生的诬陷,国民党的险恶用心,以及陈独秀的独特个性等,共同造成了陈独秀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57.
方宁 《党史博采》2011,(2):30-32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58.
《乡音》2011,(3):45-46
〔编者的话〕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里,我们愿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党的历史,学习党史知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现从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摘发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情况的史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9.
文霞 《先锋队》2011,(11):26-29
1981年,沈雁冰逝世,中央为其恢复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沈雁冰,笔名茅盾。1896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他不是一个职业政治家,也不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他却与政治、与中国革命有着不可割裂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0.
在北伐革命胜利进军的推动下,上海举行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是起义的最高决策者。起义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目,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陈独秀承担了几乎所有的责任。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