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05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各国政治   620篇
工人农民   1605篇
世界政治   24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38篇
法律   13443篇
中国共产党   35696篇
中国政治   37360篇
政治理论   9154篇
综合类   15251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1429篇
  2022年   620篇
  2021年   925篇
  2020年   1197篇
  2019年   959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1252篇
  2015年   2121篇
  2014年   7707篇
  2013年   6981篇
  2012年   9346篇
  2011年   11451篇
  2010年   10031篇
  2009年   8977篇
  2008年   9068篇
  2007年   7780篇
  2006年   9323篇
  2005年   4977篇
  2004年   3887篇
  2003年   5398篇
  2002年   5242篇
  2001年   4121篇
  2000年   2628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国家宏观调控权的滥用对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地位与私权利保护极易产生损害 ,所以在国内法律赋予国家宏观调控权的同时 ,建立对其有效的法律监督与救济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监督与救济机制 ,具有经济学与法治主义方面的理论根源和权力观念基础。它对我国宏观调控法律研究上升到全面性与系统性之层次以及指导立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2.
公安机关要与时俱进,根据公安事业发展要求,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公安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中国司法》2006,(6):6-6
自2001年开始,我国在全体公民中实施了第四个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必要从2006年到2010年在全体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为此,特作决议如下: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6.
所谓“三城”问题,是指我们国家在大力推行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出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经济“边缘化”、弱质化以及城市居民贫困化趋势这三种不良现象。对于新的“三城”问题,应当象对待“三农”问题一样,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要解决“三城”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关键则是要改变主要依靠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并且以后者为主。而早日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也对解决“三城”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王开明 《重庆工运》2006,(11):26-27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关系日益复杂,企业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工会理论研究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应有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各级工会和每一个工会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28.
尽管1709年英国颁行了现代著作权制度起源的安娜法,然而却并没有解决著作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只“是为书商的关于永久性著作权主张的法律争论打基础。”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迟至半世纪后英国米勒诉泰勒案(下称米勒案)  相似文献   
129.
韩登亮在《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4期著文指出,赏识教育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以信任、真爱、激励为基础,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赏识和赞扬,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欣赏、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来看,首先,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获得尊严感,树立自信心;其次,赏识教育提高了教育者的要求;最后,赏识教育的实质是以尊重人性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育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克服单纯的“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30.
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荆州市审计局,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抓创建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净化心灵、升华精神、重塑灵魂的工程,作为优化审计工作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巩固提高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求新、求实、求进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创建力度,提升创建水准,保证了审计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的良性联动,有力地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