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67篇
工人农民   70篇
世界政治   1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1492篇
中国共产党   1248篇
中国政治   2554篇
政治理论   517篇
综合类   911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赵毅  郑保章 《人民论坛》2020,(10):140-141
传统新闻编辑的职能着力于信息的整合、版面的融合,数据技术的发展将让编辑成为新闻行业中数据技术的主要实践者和应用者.数据技术有助于编辑"把关人"职能的深化,编辑的职能将不只停留在新闻的生产层面,还会不断向传播阶段延伸,逐渐由新闻的生产者转变为新闻的经营者,不断引领新闻业的革新浪潮.  相似文献   
32.
《政法学刊》2020,(1):97-104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从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内驱需求、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制度构建等方面都可证成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可以缓解警力不足、减少警察伤亡、提高警务工作效率;但同时,警务工作也将面临新的职业风险和职业困惑,警察组织也将面临新的结构调整。对此,警务工作应当乘人工智能发展之东风,直面风险与挑战,牢牢抓住历史发展机遇,让人工智能成为警务工作优化改革的契机,成为科技兴警的重要抓手,成为社会治安治理现代化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智慧大脑"。  相似文献   
33.
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需要经历由数据驱动向智慧协同转变的过程。智慧城市群是"智慧城市"概念在空间组织形态上的延伸,智慧城市群的大数据内嵌于跨区域公共服务治理。目前,大数据技术是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的关键,它能够筛选有效信息,辅助公共服务智能化决策,自适应调节公共服务情境。应用大数据资源在智慧城市群进行公共服务治理的同时,会产生大数据驱动下的多层面公共服务决策的技术困境、结构困境和伦理困境,必须重新规划多级城市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外治理权限,培养多主体协同治理公共服务的数据思维,优化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治理的组织结构,完善智慧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道德伦理建设,消除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治理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34.
35.
詹江  孙坤  李凡 《岭南学刊》2020,(6):23-28
人工智能在助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大优势,但其对人类社会也具有深层次和颠覆性的挑战。当前,人工智能面临技术扩散难以管控、人工智能风险源的不可预知性以及人工智能治理的责任主体的边界不清晰等根源问题。虽然当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引导规范,但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尚未达成普遍共识和一致性框架,因此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对于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探索。一方面要梳理人工智能治理的可行路径,同时也需要加强在实践层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强调供给又要关注需求。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存在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动态性等现实困境,必须重视其真实需求的识别以及精准有效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强调以精准的供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供给能力的提升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供需矛盾,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数据治理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培育和塑造数据治理理念,完善数据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数据治理平台和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37.
比较点是法官判断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构成相关类似时所依赖的标准。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判断类似案件的统一法则,因而比较点的构建也是因人而异。比较点既包含法律规则也包含案件事实,本质上是决定指导性案例裁判结果的判决理由,也是其指导性的体现。法官在选择比较点时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比较点构成指导性案例裁判结果的充分条件;其二,比较点在内容和形式的表达上符合经济原则。在构建比较点时法官应采用初步假定、实质比对的路径,确保高效且准确地判定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构成类似案件。  相似文献   
38.
大数据侦查方兴未艾,公安机关围绕资源整合、挖掘技术和应用三大要素进行大数据侦查的开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侦查实践呈现出侦查思维发散、侦查力量更新等转变。但由于未形成数据应用范式、结构要素未培育成熟、科技驱动力不足的因素,大数据侦查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侦查思维僵化、侦查资源统筹困难、外部依赖过高的发展瓶颈。侦查机关必须冲破思维僵局、改革侦查机制、培养公安内部大数据人才,为大数据侦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基于Footscan的足底力学特征与行走速度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年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不同速度状态下足底压力-时间曲线和足底各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百分比值进行分析,说明行走速度变化下的青年男性步态特征仍能保持其特异性和稳定性。分析不同速度状态的足底压力-时间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多项式非线性拟合,得到不同速度足底各区域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N次多项式及R平方值;分析不同速度状态足底各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合理排除无效数据,求足底九个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百分比。通过分析足底压力-时间曲线走势及多项式(参考R平方值)以及足底九个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百分比数据,研究得出青年人以不同速度行走,足底压力变化仍具有稳定性并保持其自身的特异性,在足迹检验实践过程中分析主体特征和伴生特征时,更能反映个体步法特征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0.
周翔  刘东亮 《法学研究》2020,(1):171-189
文章为谁而写,是法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命题。从近二十年约2.5万篇法学核心期刊文章的大数据机器学习分类结果看,我国的法学研究成果呈多重目标格局,其中近三成服务于执法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同时也有为立法者、执政者建言献策的成果。经检验,目标受众类型的选择与论文的传播能力以及获得基金支持的机会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这一决定成果影响力大小的机制迟早会被个体习得并不断强化,成为研究者选择目标受众类型的重要因素。该机制良性运转的关键是处理好学者和实践受众的关系,保持学术研究必要的自主性,警惕学术研究在追逐发表、经济支持时被有关主体“认知俘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