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48篇
中国共产党   325篇
中国政治   400篇
政治理论   233篇
综合类   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马克思哲学始终以人类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全人类的解放为理论归旨,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从未淡出其研究视域。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几经转折,实践范畴的提出,是其主体性理论成熟的标志。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客体性"主体观"与唯心主义抽象思维主体性的批判,使主体性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情境中实现自身。主体性在实践的两个维度—自然与历史中的展开,内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价值意味。  相似文献   
102.
杜铖 《学理论》2009,(27):252-253
本文从拉康关于主体及主体闻关系论述的角度,对于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延宕的原因进行分析。主体是无意识言说的主体,具有不断转换变动的特点,而主体性的确立离不开彼者的参与,主体在与彼者的欲望中获得主体性。因为哈姆雷特始终处于对彼者欲望的依赖中,当主体性受到冲击之时,重新确立主体性的过程导致了其复仇行动的延宕。  相似文献   
103.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4.
大学生作为高校信仰教育的受教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是增强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自主选择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在高校信仰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信仰状况,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以达到信仰教育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5.
主体性是认识论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对主体与主体性的区别存在着模糊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给我们进行认识和改造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发挥主体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主体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主体显示出主动和主导的主体性质,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差异性社会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客观定位。其中,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差异性社会形成的基点;规范人的主体性行为是差异性社会的制度要求;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是差异性社会的基本任务。从政治学层面梳理差异性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丁兴龙 《工会博览》2009,(12):32-32
构建主体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思维.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比较,创新、语言表达、组织.评价,总结等各方面能力有所饺炼和提高,使学生从中体验作一名小老师的乐趣与感受,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饭炼,创遗一个充满创遗性学习、能力锻炼与培养的学习环境和教条件。  相似文献   
108.
从农民到公民——宪法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国华 《法学论坛》2007,22(2):101-106
农村最为缺乏的东西是农民的主体性,因而主体性建设乃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这种主体性建设的过程,就是让农民转变为公民的过程,它的本质便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因为,"农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且也是一种身份.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是可以通过社会分工改变的,但作为一种身份的"农民"却只能通过制度的变革才能摆脱.  相似文献   
109.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周围世界”的分析揭示出“此在”的世界不是一个“私人世界”,在其爵常生活中首先遇到的是具有指涉功能的“用具”,用具处于“用具整体”的关系网络并显示出这一关系中的“他人”,由此构建出了新的“交互主体性”形式——“他人”本质上与此在“共同在世”。然而萨特在《存在于虚无》中认为,“为了使对象显现为被制造的,别人应该首先以某种别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首先不具有一个对“他人”的经验,那么“用具”与自然物将没有分别。如果这一批判成立,《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将失去最重要的基础。本文试图表明,萨特混淆了《存在与时间》中“生存上的”与“生存论上的”的区别,从而得出了无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