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325篇
中国政治   400篇
政治理论   233篇
综合类   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青年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入手,提出遵循教育意图的隐蔽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育关系的互动性、教育方式的实践性和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和对象发生了变化,而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的根源,因此,要提高其实效性,必须转变思路,顺应当前形势,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3.
论期刊编辑的实践活动与编辑主体性发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编辑工作是使人精神产品得以面世和传播的中心环节。期刊编辑的主体性是指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实践活动中 ,由编辑自身内在思想品德、知识修养、文化品味等构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精神产品的选择和加工中所体现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期刊主体性 ,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文化产品传播的质量和水平 ,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25.
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与人格转型是双向互动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格转型的目的是要高扬人的主体性,但又要防止人的主体性的过度张扬而导致人的异化。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来实现人格转型。  相似文献   
26.
社会转型中农民主体性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农业社会都以个人依附于身份性共同体为特征,而现代公民社会则要消灭这种依附性并代之以“人的独立性”。中国农民是中国改革的原动力,随着社会转型的全面展开,农民缺少的不是进行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而是缺少必要的权利和自由。笔者认为,农民发展必须以农民利益主体独立为前提,实现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从而得出中国农民发展的最终归宿应该是:自由的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农村。  相似文献   
27.
前期创造社小说突出自我意识,注重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这种向内的呈示使它们具有一种鲜明而独特的主体性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在小说创作中体现为鲜明的自传色彩,浓郁的抒情性,包含梦境、潜意识、变态心理等内容的大量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28.
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政策、法律滞后,造成失地农民主体缺位,权益受损,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必须承认、重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9.
随着网络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作为整个网络群体中最典型、关键的群体,是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改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以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源多流"的发展态势,可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判借鉴,以扩大自己的理论发展空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对于中国防范和规避现代化风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主体性和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可以吸取其精华,促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角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