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248篇
中国政治   485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14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伴随着“烟台东部新区”和“幸福牟平”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烟台市牟平区抢抓机遇,大胆探索人才工作新路子,精心打造“牟平能人”品牌,搭建起乡土人才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激活了县域人才波澜不惊的“一池春水”,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各类人才万马奔腾的崭新局面,有力推动了“烟台东部新区”和“幸福牟平”建设。  相似文献   
3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形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增强自主创新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存在的局限,一方面要多学习发达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应积极探索国内适合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源,如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等,从而结合自身的优势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3.
肖敏 《理论月刊》2012,(7):60-62
自从20世纪以来,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艺术变革,中国文学的乡土叙事传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几成共识,即那种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叙事方式只能囿于审美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刘醒龙以其独具个性的创作,为中国乡村叙事增添了可凭谈论的新资源。从内容上来说,刘醒龙的创作分为城市题材小说和乡土题材小说,但后者的成就远远超过前者。刘醒龙的创作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学内涵,且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含义,乡村、乡土构成了刘醒龙创作的核心关键词。本文拟从"乡土叙事"的角度,对刘醒龙的创作道路作一个整体的梳理,并将之置于中国当代文坛的实际语境中,探讨刘醒龙乡土文学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萧山自秦汉设县两千多年来,受江潮文化和古越文化的双重滋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流布于萧山的传统节日习俗附着了美丽的传说故事,并伴有精美的工艺展示,同时弘扬了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追求。目前,萧山的优秀节俗文化正面临着走向式微的困境,而如何传承和传播优秀的节俗文化以服务于当前社会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5.
<正>诺瓦利斯曾经说过:所谓乡愁,只有在"家"意谓着自然时才是值得的。运河沿岸,曾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繁华的地带。时光的流水稀释了一切,但先人的物质文化创造,或是融入习俗,代代相传,或是铭刻在大地上,化为自然,成为风景。这是运河古镇留给我们的惊喜。沿着运河,人们寻找回家的路。大运河从来就是国家统一、繁荣的支撑和象征,河水中流淌着的不尽乡愁,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如说是民族的、国家的。鸦片战争后期,英军沿长江西  相似文献   
36.
制度政策强势改造民俗是一种典型的单向、压力式介入,忽视了民俗文化的自主性和农民的主体性,结果引发了政策的执行偏差甚至失灵问题。从调查来看,鲁西南农村当前推行的移风易俗改革,通过将政策的执行权下放给村委会以及红白理事会,实现了从政策主导到政策引导的转变以及"制度刚性"与"治理柔性"的结合。研究发现,国家政策规定与基层灵活操作结合、组织保证与传统底线维持、政策引导与新风尚倡导、农民参与与相互监督构成了政策与民俗良性互动的实践机制,保证了当前政策介入的合法性、合理性、前瞻性与公共性,保障了政策目标实现以及民俗文化的再生产,是互动理论在制度政策与非制度民俗之上的具体实践。移风易俗改革的方式和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兼具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7.
新世纪乡土小说叹惋于乡土社会源于儒家文化价值的"贞操、伦常、耻感"等观念的崩解与失落,进而从依托亲情佑护人性的纯良、发掘民俗文化的价值教化功能、"民本"观念与乡土社会现代民主实践的融会等方面,展开了将儒家文化引入乡土价值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8.
39.
道日娜 《学理论》2015,(8):76-77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分析蒙古族发展中的饮食、住房与交通、婚丧嫁娶等几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得出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变迁嫁娶对当代的启示如下:大力弘扬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出高素质蒙古族文化人才;大力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促进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0.
天桥民俗文化不仅是北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天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本次研究通过调查天桥居民对于复兴天桥民俗文化的意愿和行动力,来探究分析天桥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天桥民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