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阿军  兴会 《人民公安》2015,(2):51-53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然而,却有这么一个被叫做"父亲"的人,接二连三把刚生下的亲骨肉卖掉换钱。2014年12月19日,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这起丧尽天良、违背人伦道德的案件。匿名信引出卖婴案2013年6月5日上午,一封群众来信送到湖北省枣阳市公安局局长赵友明手上。这是一封匿名举报信,主要内容是:"太平镇高夏庄村村民邢小强通过刘某、李某等人,于2011年12月将在太平镇卫生院出生的双胞胎儿子卖掉了,希望公安机关管一管……"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价值究竟是主张以个体为本还是以群体为本?是强调责任先于自由还是自由比责任更重要?权利具有优先性还是义务具有优先性?陈来教授在《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一文中把中华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对立起来,是不合理的。其实,中国价值观的整体结构是:以仁为本,基于允执其中之智慧,在个体与群体、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赵雨 《检察风云》2011,(3):41-41
“常回家看看”被写进法律,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因为,在私密的人伦情感和公共的社会生活之间,需要有一道清晰的界限。法律的全能主义冲动,令它从规范公共领域的本来领地中溢出,它的理性佞妄让人伦情感进入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人伦量刑观与量刑实践 (一)儒家主流思想与量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把人伦的‘伦’看得比人还要看重的文化传统。”。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李钟声认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本于人伦精神,演成道德律和制度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2,15(2):85-87
个体家庭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有自己的特殊路径,这就是直接由家族至国家,形成家国一体的宗法制。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家庭伦理有自己的特点。一、家庭伦理是宗法人伦人伦,中国人常称为“天伦”,意思是说它是人最自然不过的本性与本质关系。氏族制和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关系,原是人的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亲属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纽带,他们之间的情感与相互扶持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自然的。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等。但后来确立了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与“仁”的文化,这种人为的文化创造改变…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 ,是后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源。其中的礼让思想、人伦和谐思想、诚信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内容 ,如果我们能批判地继承孔子的这些思想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那么整个社会也许会形成一种健康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18.
谈交友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工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无亏缺,个个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在这个世界很好地生存并繁衍下来,必须携手共赴。因此,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看待天地山水及人际关系,形成了许多约定,这些约定深入于民间干家万户中,久而久之成为风俗习惯。比如对待日月轮回、山川变故、生离死别、婚嫁生育、人伦道德、学庠科举、经商建业,直至待人接物、言辞娱乐等,在中国包括旅居海外的同胞中,这些风俗无不打上源头萌发地河洛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宋五好 《求索》2013,(4):123-125
人伦是中国最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其在伦序与人理互动的辩证发展中具有最直接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力。人伦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新的诠释内容,这些诠释过程也是对其不断批判的过程,批判的方法论或指导思想不同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发展方向。目前,有三种影响较大的人伦文化批判的方法论交织存在于学界中,它们是"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方法论、"有原则批判"的方法论和"无原则批判"的方法论。对这些方法论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人伦文化的本体存在特征和本质生成规律,从而加强其建构的针对性与明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