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国华 《人民论坛》2011,(8):214-215
孔子的人伦思想涉及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孔子的人伦思想就是对这五种人际关系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的阐释。孔子的人伦思想中始终有一种施报平衡的原则贯穿其中。这种施报平衡原则是我国自原始社会到春秋时代的人际关系与国际关系惯例。孔子主张从自己开始主动建立和谐的施报关系。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人伦观涉及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其特征有四:第一,强调人际关系双方双向对等的道德义务。第二,在建立和谐的人伦关系过程中强调自己的主动性。第三,调节人伦关心的道德规范都要求心行合一。第四,父子关系相对于君臣关系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8,(10)
台湾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词汇,"第六伦"。自古以来只有"五伦",如孟子所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就是这五种社会关系和相应的道德操守,在中国已传衍数千年之久,从无旁议,在五伦以外岂有他论?经过一再咨询才弄明白,"第六伦"是指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关系,以及应持有的态度。这使我心中一亮。是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2,15(2):85-87
个体家庭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有自己的特殊路径,这就是直接由家族至国家,形成家国一体的宗法制。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家庭伦理有自己的特点。一、家庭伦理是宗法人伦人伦,中国人常称为“天伦”,意思是说它是人最自然不过的本性与本质关系。氏族制和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关系,原是人的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亲属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纽带,他们之间的情感与相互扶持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自然的。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等。但后来确立了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与“仁”的文化,这种人为的文化创造改变…  相似文献   

5.
韩星 《学习与实践》2023,(1):133-14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指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明伦是儒家的一贯主张,是为学大端,本质上乃人禽之辨。中国传统最重家庭,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儒家以孝悌之道处理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的基本途径。近代以来在经历了现代自由、平等精神的洗礼之后,儒家伦理中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建家庭伦理,在与民主、平等、人权等现代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6.
王玉华 《求索》2010,(7):79-80,1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谐是关键。而要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孔子的人际和谐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民族文化滋养。在孔子划分的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中处处透射出了和谐的理念,不仅如此,孔子还提出了"仁"、"义"、"礼"、"信"的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的精华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包含着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简单扼要,明了清晰,历久弥新。无论是家庭、团体,还是社会,都要把教育摆在第一位。而人伦道德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正>"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周易》一席话,几乎将婚姻推上神坛。古人认为,婚姻于家庭、于社会、于伦常皆是头等大事,必须高度重视。高度重视的结果,便是儿女们自己不能做主,得由家长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西周开始即是不成文的规矩。到了唐朝,更是成为了板上钉钉的法律条文。而唐诗中诸如"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之类的道德教谕,更是在为这条法律呐喊助威。  相似文献   

9.
大海托起太阳,天津市在商潮澎湃中托起"第六伦"。什么是"第六伦"?对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赋予新解后,按照大排行,再续一伦:社区内陌生人之间的互助是也。她长在社会最底层——街道社区,她纯洁、高尚、辉煌确如日月经天,足令人们仰望。因为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这块经济社会的沃土上,由旧道德演化出的新道德,由传统人文思想演化的现代人道主义。常言道,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就是建在人们心上的气度非凡、前途远大、寓意深刻的一项巨大工程。原来,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沿袭不衰的守望相助的民风。谚日:"远亲不如近邻"就是佐证。现代人称中国为团粒结构社会,除了以政权形式固住以外,靠的就是这种传统的民风、心态。然而,自打工业文明来临,上班族和单元式楼群崛起,事情有了变化。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你住你的,我住我的。时或磕头碰脑,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需要“新伦理学”复旦大学谢遐龄人伦关系即从伦理角度看的社会关系,又称伦理关系。人伦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关系,一是法权关系(或称权利关系)。后者通常被忽视。古代中国社会的人伦关系一般归纳为5个方面——君臣、父子、夫妻、师生、朋友。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1.
刘红 《台声》2013,(10):48-49
目前,两岸间的相互定位还有严重分歧,是父子、夫妻、兄弟、亲戚关系,还是其他关系,有待双方认定。但是两岸一家人没有错,两岸有共同的责任来推动。  相似文献   

12.
王海  程玮 《中国人大》2012,(15):47-47
狗伴随人类生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类与宠物犬“舐犊情深”的事例举不胜举,各种宠物犬也已完全融入了养犬人的家庭生活,成为家庭当中的重要一员。然而,养犬虽然是人们充实生活的正常需求和心理调适的良好方式,但只有在尊重社会公共道德和他人利益的范围内依法文明的养犬,把需求有序纳入城市管理的范畴之内,才能真正建立起人、宠物狗、社会三者和谐共处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家庭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始点地位及其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使家庭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始点.就家庭本身而言,"仁者,人也"的界定决定了个人始终为"家"中之人,"五伦"的设计又始终以"父子"伦为核心,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纵轴为核心的差序伦理格局.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则为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居于始点地位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14.
追求充实、平和、健康、快乐的生活,永远是每一位热爱人生、热爱家庭的朋友的理性生活选择,无论是身份普通的平民百姓,还是地位显赫的总统和夫人。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处社会心理学专题组资助下,自1987年起对上海市某两区近8000对夫妇自登记结婚起就分阶段定期随访。至今已近8年,详细了解该队列夫妇于新婚及婚后5年时避孕、生育、性生活、婚烟、家庭及社会状况等多方面的动态变迁。5年随访率达98.4%。经过近10年的资料收集及整理分析,包括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多种统计措施,现已获得大量一手资料,为了解当代东方夫妇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群来源。本次我们对上海夫妇新婚及婚后5年时对各自婚姻及性满意状况及自我评价等作动态描述,分析是在所有完成有关夫妇性生活问卷的7207位妻子及6780位丈夫中进行的,它为我们展现了东方夫妇特有的婚姻及性爱地图,也为开展婚前后期性健康教育,婚姻与性功能障碍咨询,提高我国夫妇性与婚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的一位挚友金某,当年因没有生育能力,同丈夫商量后收养了一个女孩。收养时女孩才5个月,现在女孩已经16岁了。这么多年来,金某夫妇对这个孩子就像亲生的一样,时时处处关心她、疼爱她。这个女孩从来没有怀疑过金某夫妇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与金夫妇相处非常融洽,爸、妈叫得很亲。但最近,女孩与我朋友夫妇的关系突然不好了。原因是我朋友夫妇的一个叫韩某的同事,因为对我  相似文献   

17.
我去美国西雅图时,被朋友安排在一对美国夫妇家住,主人家有好几把古老的椅子,凭我有限的知识,知道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样式,一打听才知道其中有的是美国违的仿品。这些椅子都很舒适,人坐在上面放松得很,于是我就想起中国古代的官帽椅,一个个都让人正襟危坐。中国人讲究坐姿,坐如钟,站如松。低矮的西式椅子在中国古人看来,人在上面瘫坐一团,坐之不雅,不成体统。  相似文献   

18.
胡寅有深厚的伊洛道学学养,他倾力著《崇正辨》批判佛教捍卫孔孟儒学。本体话语上,胡寅坚持道学规律性、规范性和主宰性的“天理”与运动性、载体性“气”并行,是人至善本性的根源,批判了佛教性空思想。功夫话语上,以格物、穷理和正心强调道学穷究人伦理则精察事务之分,批判佛教用心术自诳;以推仁心、别亲疏阐发爱有差等,批判了佛教和墨家爱无差。伦理政治话语上,以无所为而为善批判佛教、法家功利诱人为善;以孝悌、忠义来阐发君王当明父子之恩、君臣之义。由此可见,胡寅道学虽有显著道统捍卫色彩,但确实又凸显着积极应对现实人伦政治的儒家精神旨趣。  相似文献   

19.
问礼     
《精神文明导刊》2011,(9):57-57
哀公问于孔子日:“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日:“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示百姓。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器不雕镂,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  相似文献   

20.
马会兰 《求索》2012,(12):87-89
《人物志》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刘劭提出人物"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认为人因禀受"元一"之气的结构和质量不同,因而德、才不同。根据德、才比重的不同,可将人才做不同的分类,这是刘劭君臣关系的哲学基础。刘劭认为,"圣人"与"人君"是重合的,同时具备"中和之质"和"聪明"之才。为臣之道当遵循"以一味协五味"的原则。刘劭的"主道"与"臣道"思想具有注重"主德"之"平淡"和君臣关系"自然性"倾向的特色,援道入儒,为君臣理论加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