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李华鹏 《中国律师》2003,(10):82-84
作为中国律师界主流媒体的每位采编人员,与律师来往久了,不仅对法律、法规会从表面的关注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而且对公、检、法机关也会从有意或无意的道听途说变成刻意地深入了解与采访。记者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赵志建的访谈,正是出于此种情怀。早在今年3月29日中国由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英中协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下称东城检察院)协办的“保释制度研讨会”召开之前,记者对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的一些有益探索就已有所耳闻,但对消息的可信度有个问号。“保释制度研讨会”上,记者想就“…  相似文献   
22.
刘杰 《人权》2012,(6):29-33
21世纪初,中国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与之相适应,中国的人权建设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启蒙和初步发展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自2004年中国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宪法以来,中国的人权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话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转型与人权发展在时间节点上的重合内在蕴涵着深刻的互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人权意识是尊重人权,保护人权和人权保障的前提.从黑窑事件可见中国社会人权意识淡薄,尤其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意识长期缺失,独立自主的主体人格难以建立,导致人权建设发展缓慢,因此,应加强对人权意识的研究、宣传和培养,以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人权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人权法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法学杂志》2007,28(2):97-99,107
人权法具有两重属性,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人权法的客观性是指人权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25.
陈根发 《北方法学》2009,3(6):14-20
明治维新前夕就传入日本的天赋人权思想,并没有在明治宪法中得到体现。其后,日本的人权意识又经历了大正民主运动的脉动和法西斯主义的蹂躏,直到新宪法公布后,才真正开始“基本人权”的构建。但是由于社会转型的不彻底等原因,它并没有能够形成系统的思想,也没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它虽然仍然受到保守的社会体制的压制,但在市民运动的推动下,终于出现了改善的契机以及追求“新的人权”的诉讼。  相似文献   
26.
淳安 《人权》2004,(2):36-39
3月15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畅谈贯彻落实宪法的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重大意义,并就如何促进中国人权发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座谈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周觉主持,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杨正泉、董云虎以及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委、首  相似文献   
27.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现代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保障,但对于沉默权含义及其评价,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沉默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侦查追诉人员的讯问,有权在询问时保持沉默,法官不得因被告人的沉默而使其处于不利境地或做出对其不利的判决。第二,被告人没有义务为追诉方提供可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陈述和其他证据,追诉方不得采取任何非人道或有损被告人健康人格尊严的方法强迫其就指控的事实做出供述和提供证据。第三,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做出有利于…  相似文献   
28.
<正>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交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各项交管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相似文献   
29.
我国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人权司法保护的失范行为集中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刑讯逼供。防治刑讯逼供的有效途径一是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惩治司法腐败的力度;二是强化监督职能,提升对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质量;三是树立人权意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人权观念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30.
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的保障较之诉讼权利或其他权利的保障更具有基础的意义,而犯罪嫌疑人在诉讼中所处的不利境遇又使其人身权利易受侵犯。我国现行的法律虽然对与犯罪嫌疑人诉讼角色相关的人身权利保障予以了必要的重视,但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人身权利的情形依然有一定的严重性。人权意识的不健全和立法上的不足是犯罪嫌疑人人身权利缺乏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刑事司法改革应当把审前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保障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