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793篇
中国共产党   1013篇
中国政治   1694篇
政治理论   780篇
综合类   106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市场主体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接受法制的约束和伦理的引导,本文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原则谈起,分析了法制和伦理对市场行为的调整作用,并试图通过比较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家庭伦理的法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 ,法律的调整范围日益拓展 ,渗入到家庭的伦理关系中。家庭伦理的调整需要制度化、多元化和专门化的机制 ,其中法律调整手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完善家庭伦理的法律调整 ,应当制订惩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 ,设立别居制度 ,转变执法观念以及实现社会力量的共同干预。  相似文献   
23.
行政伦理失范的克服途径:行政伦理制度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伦理失范 ,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唯一选择就是行政伦理本身的制度化 ,而行政道德立法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核心内容 ,其重点是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立法。  相似文献   
24.
人性的根源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行政伦理解读的多重维度。作为公共行政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民主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性的体现,包含了义务论、目的论、德性论等公共行政不同伦理视角的全部主题。统一伦理以公共行政正义作为这三种相互冲突的道德哲学统一与平衡的价值基础,体现了在现实行政实践中三者相互矫正融合的思考路径,从而提供了一种在行政实践伦理决策中和解价值冲突的伦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25.
法伦理视阈下的低碳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全宝 《前沿》2010,(11):106-109
低碳经济作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关于引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表明:低碳经济呼唤立法。发展低碳经济,立法是保障,是关键。同时,低碳经济立法有着深厚的伦理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6.
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而又凝重的德育伦理。批判地继承“忠恕之道”的合理内核,对于顽危犯的攻坚转化特别是教育策略优化选择大有裨益。吸纳儒家“诚信”之精华,视其为立身之本,能在无形中提升民警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要美善兼合、创新实践.使罪犯达到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境界。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着眼,积极打造民警与罪犯之间蕴含和谐内涵的新型警囚关系。尊重并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更多地显现行刑责任关怀,是儒家人本理念在行刑中的价值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27.
北方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文化。从生态伦理学的视界来审视,游牧生态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万物,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命观、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中。就游牧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比较,如何扬长补短、扬优弃劣,加快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8.
法治的文化伦理基础及其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和培育与法治相适应的文化伦理基础,是法治及其实现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之一。本文侧重从中西法治历程比较的角度探讨法治与法文化伦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和分析我国现阶段法文化伦理基础缺失的社会历史原因,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把法文化伦理基础的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构成之中去,并将其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主体性内容;充分重视本土文化伦理资源,积极开拓利用其中的有益成份;切实树立大法学教育观,探讨和建立各门学科和各种传媒通力合作的法文化伦理教育传播机制,以促进我国法治文化伦理基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郭卫华 《前沿》2007,(10):198-20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伦理困境。其实,这种伦理困境最为本质的道德根源就在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的缺失。因此,在网络社会中凸显和强调伦理责任的道德价值是我们走出伦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0.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公务员精神就是一个公务员的伦理人格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公务员伦理人格的内涵,列举了当前我国公务员伦理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原因,最后提出了塑造我国公务员伦理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