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52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5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8篇
法律   491篇
中国共产党   802篇
中国政治   1565篇
政治理论   443篇
综合类   39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蒋好华 《唯实》2004,(9):78-82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政治为本位,未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政治生活.从“类“的视角出发,考察人类公共治理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部落治理模式、自然国家治理模式、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多元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人类治理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即由基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时代.全球治理是人类战胜来自社会内部和自然界的双重致命威胁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类终结其原始敌对情结和集体恶性竞争的唯一道路.为此,人类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政治学应为全球治理的新时代提供革命性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92.
中华经济体与台湾经济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区域化的潮流中 ,中国大陆经济与台湾、香港经济经过 2 0年来经贸关系的发展后 ,已初步形成一个市场和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将逐步成熟。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台湾经济进入 2 1世纪后 ,处于衰落状态。其原因虽然与国际经济不景气有关 ,但其内部政经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台湾经济今后要能继续顺利发展 ,根本出路在于顺应中华经济体的发展趋势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和经贸关系正常化 ,借助大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 ,增强与东盟的经济关系 ,才不会趋于边陲化  相似文献   
93.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活动,各国经济活动又因崇尚本国文化道德而呈现出不同的经济伦理规范。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强劲趋势正  相似文献   
94.
作为国际规范结构的国际制度 ,源于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 ,大多采取具有约束力的协定或法律的形式 ,是具有权威性、关联性和自由主义色彩的多边制度。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 ,国际制度对相关行为者的行动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加速制度内的信息流动 ,促成了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 ,并提出了通过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以实现全球事务治理的有效途径 ,大大降低行为体国际交往的成本 ,保持了国际关系的连续性 ,成为国际体系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因而 ,在国际制度话语中 ,世界和平的构建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5.
现代语境下的"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密切关联性、文化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性以及网络文化新形态的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越来越多的人跳出狭隘的地域界限,超越本族群的视野,而拥有全人类的立足根基以及环视世界的目光.文化全球化包括指导理念层、观念文化层和文化产业层三个层次.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融合并未抹杀其冲突.文化全球化内含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96.
陈超 《新视野》2005,3(2):60-62
宗教伦理是宗教与伦理这两种意识形式统一和整合的产物,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而构建的伦理道德体系.面对全球性的道德危机,宗教伦理以其神圣性和世俗性的方式作出了独特的应对,从而为全球伦理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因此在全球伦理视域下考察宗教伦理的现代价值,不仅对宗教本身的现代发展,而且对人类世界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完善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
全球治理趋势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加强,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将退出历史舞台,被全球社会所取代,建立超国家政府来协调各国的需求?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有一定现实可能性,但受到众多因素制约。经济层面,市场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立,提供了全球治理的经济动因,但它自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政治层面,国内民间社会的发展日益超越国界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市民社会兴起时保持谨慎态度,不可轻易放弃国家主权或不合时宜地削弱国家权力。意识层面,对世界共同价值观念的追求,作为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发挥作用,但民族意识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仍是作出政治判断和行为的基本标准。不可否认,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现象,但全球治理描述了纷繁复杂现象的一方面,而没有囊括其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98.
全球化语境下主权和法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主权和法治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民族国家主权是导致法治被限定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时代,主权和法治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法治和全球治理联系起来。本文认为,由于全球化时代主权形式发展趋向的不确定性,全球治理并不必然选择法治作为其治理模式。但是,法治却是保障全球治理成为“善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
力所能及的无私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桥 《半月谈》2005,(2):7-88
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来势之迅猛、波及范围之广阔、摧毁力之强烈、为患之深重,完全超乎常人的想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国际社会对这场空前的人类灾难做出空前的反应。在这次“全球救援”的国际行动中,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迅速为受灾的东南亚周边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无私援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减灾》2005,(3):19-20
世界减灾大会于1月18月~22日在日本神户召开。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来自15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代表总结了多年来国际社会在减灾方面积累的经验,存在的差距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其中,《兵库行动纲领》为2005年至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确立了战略目标和5个行动重点。成为今后十年全球减灾工作的指导框架。本刊摘要刊登《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纲领》,作为读者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