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126篇
工人农民   92篇
世界政治   3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9篇
法律   2406篇
中国共产党   1564篇
中国政治   3094篇
政治理论   1125篇
综合类   165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779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1152篇
  2010年   937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1054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2.
13.
紧急状态下采取的各种非常措施,均涉及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基本权利的限制,是国家公权力依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减损。我国现行法律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类型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已有初步的法律依据。即使是在紧急状态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也应遵循合法、比例、救济等基本原则。我国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状态法》,同时加强合法性和合宪性审查,确保紧急状态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各种限制均符合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06,(6):7-10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已经顺利实施了“四五”普法规划,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保障“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特制定…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众多的监督形式中,公民监督是当前民主监督中最为薄弱的,最需要加强和完善的环节。要积极构建公民利益诉求机制,强化公民监督意识,建立公民社会,依法监督、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发挥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在公民监督中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和完善我国公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30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青海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这是一部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青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治理变革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式下 ,政府将进行重大变革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都有利于第三部门的发展。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却在静态特征和动态运行上都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因此要在治理与善治理念的指导下 ,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 ,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转变 ,促进政府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治社会“,罪刑法定”已成为共识,然而,对犯罪本质的认识仍是学派纷争的焦点,其中最经典的当属西方刑法学说史上刑法客观主义与刑法主观主义的对立。剖析学派论争及其所持理论的困境,笔者认为,吸收刑法主观主义以及刑法客观主义的合理思想,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视角来理解犯罪的本质,对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犯罪的涵义和我国现有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完善,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葛桐 《青年论坛》2006,12(6):121-124
自传写作一般是在作者自身的社会阅历、思想认识、写作的时间和环境以及社会声望等诸方面条件达到成熟之后,当然,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身份的成熟所引发的自传意识的具备。当作者开始进行自传写作时,也就意味着他自身的特殊身份已经开始发生效力,作家自传包含了一种独特的气韵,个人的气质贯穿其中,也是最能见出作家性情的文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