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1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5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0253篇
中国共产党   1126篇
中国政治   3721篇
政治理论   655篇
综合类   3674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1421篇
  2013年   1450篇
  2012年   1550篇
  2011年   1784篇
  2010年   1642篇
  2009年   1781篇
  2008年   1720篇
  2007年   1324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631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本调研报告是在对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鞍山市公安局铁东分局及辽阳市公安局白塔分局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的。文章反映了三地阻碍警察执行职务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阻碍警察执行职务行为的发生原因和警察权利屡受侵害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社会作为各种主体、关系、环节及场景的复杂多元系统,决定了和谐并非自然达成的状态,而需要一系列的策略、规则与机制作为保障.刑事法治以侵害社会整体利益的犯罪为规制对象,故选择何种刑事法治,对于达致社会之和谐状态具有重要影响,这在根本上是刑事政策模式的选择问题.宽严相济政策的实践模式通过与刑事法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生,得以实现犯罪防控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理想平衡,因而对于刑事法治的成效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刑事证明的理念,就是作为刑事证据立法、刑事证明实践以及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刑事证明应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正当性。客观性是封刑事证明的实体要求,相对性是封客观性的限定与补充,正当性则是封刑事证明的程序要求。刑事证明的“三性”体现了立法者封秩序、人权、真实、公正以及效率等价值的追求,但刑事证据立法与司法经常涉及封多元价值进行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放贷容易收贷难。时下,贷户丧失信用、造成贷款违约、逾期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讨债难、收贷难已成了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对贷款抵押物通过公证处公证的做法已成了财经金融部门的共识。但对如何凭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向法院申请落实还贷的执行问题,无论在金融界还是司法界,至今尚未引起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05.
汤道路 《法学杂志》2007,28(6):145-147
经过多次修订,我国生产安全相关刑事立法逐步完善,但现行立法对矿山行业的风险特殊性重视不够,片面关注事故结果,对危害矿业安全行为的刑事介入度不足,并且立法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把矿山等高危行业明确规定为刑事打击重点,增设"危害生产安全行为罪",并充分发挥附属刑法功能,从而为我国矿业生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刑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6.
郑卫平 《法学杂志》2007,28(1):112-114
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实践中存在着刑事科学技术人员“自侦自鉴”、鉴定物证流转环节随意性较强、原鉴定人与重新鉴定人主体同一、复核鉴定仅对书面结论进行复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立法上的缺失,也有鉴定人员观念上的原因,为此,应当从鉴定人的法律责任、违法实施的程序性后果和法律监督程序等方面予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07.
刑事和解视野下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于西方。我国引进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司法资源。应当通过扩大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等完善现行不起诉制度的途径来落实和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精神实质,并应通过强化检察官的客观、中立义务、强化公众对检察机关行使裁量不起诉权的监督等,保障不起诉职权的正确行使,最终服务于刑事和解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8.
肖辉 《河北法学》2007,25(1):137-142
刑事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情权(或称知悉权)是伴随程序主体地位的确立而提出来的.现代刑事诉讼理念要求在诉讼构造的设计方面,努力追求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结合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就需要强化被追诉人的防御权体系,以追求攻防的相对均衡,而知情权则是这一防御权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知情权的规定尚存不足,需要强化并改进.对被追诉人知情权的探讨离不开对现有法律规定的分析,需要从实然与应然的角度做出评析,不仅要明确知情权,而且还要保障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9.
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与全国性刑事证据立法相对应,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制定和实施刑事证据规则的试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又存在广泛的问题,其产生的动因主要是防止冤假错案,保持司法公正和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今后我国应该走全国统一刑事证据规则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0.
保护被害人权利:刑事司法改革的新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被害人构成一个社会阶层。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和制度的缺失,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的研究严重滞后。如果能从宪法层面上确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那这种权利的内涵则远远超出了金钱补偿的范围,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十分重要的权利。在关注被害人宪法权利的构建时,人们仍然应当关注对被告人宪法权利的保护。确立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宪法权利绝对是一件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事情。然而,要真正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并令其具有可操作性却并非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