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3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篇
法律   418篇
中国共产党   1648篇
中国政治   1554篇
政治理论   330篇
综合类   5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就陆克文个人而言,他的成长历程就是奋斗改变命运的典范。在50年的人生路程中他实现了从农家男孩到政府总理的飞跃。1957年9月21日,陆克文出生于澳大利亚东部昆士兰州的南勃,父亲在一个乳牛场工作,一家人生活虽不宽裕,但还算过得去。然而陆克文11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他们母子5人被迫离开乳牛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相似文献   
32.
陈辽 《唯实》2003,(8):183-186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把"弱势群体"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在社会主义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33.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讲话》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高度,准确地把握中国和世界形势的脉博,全面地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地回答了新形势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对于我们党史工作者而言,更加亲切,是推动党史工作前进的科学指南。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地预见了新世纪的光明前景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34.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我的父亲十分渴望自己的儿女中能有一位“跃出农门”、成为“吃皇粮”的“公家人”,并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因此,我从小就暗下决心,立志要实现父母的夙愿,功大不负苦心人。198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某大学,成功跳出了“农门”。  相似文献   
35.
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程就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从古代文明的领先地位到近代社会的衰落命运,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环境十分险恶,任务艰巨,道路曲折。中国共产党先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后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指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庄严使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6.
老舍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身兼小说家与戏剧家的双重身份。他的小说创作的某些特征明显地渗透在他的戏剧创作之中,从而以他独特的创作思维和美学追求,创造出了独具老舍风格的戏剧文体,给读者和观众以全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7.
38.
正值“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海南人大》杂志创刊5周年的喜庆日子。笔者作为人大工作者,回顾《海南人大》5年办刊历程,清晰地看到刊物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39.
十年统战情     
我从事统战工作至今已经10个年头了。回首10年的历程,我感慨万千:是统战工作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同时也给了我摘取硕果的甘甜。 1992年,组织上把我调到扶沟县委统战部工作。当时,人们对统战工作普遍有个偏见:“统战统战,请客  相似文献   
40.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