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5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105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2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6篇
法律   3715篇
中国共产党   1338篇
中国政治   2538篇
政治理论   950篇
综合类   220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860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商朝的狱政思想基本上是从夏朝沿袭过来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商朝的狱政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了夏朝的“代天行罚”的思想;二是沿袭并发展了夏朝的“宗法礼治”思想;三是创建了“苦役惩罚”思想。而“代天行罚”思想仍然占居狱政管理的主导方面,“宗法礼治”思想与“苦役惩罚”思想则与“代天行罚”思想相辅相成,构成了商朝奴隶社会法制和狱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2.
司新丽 《青年论坛》2003,(4):125-127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流浪的方式基本有两种 :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生活流浪是指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离开故土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 ,他们全部的目的在于生命的延续。精神流浪则是人们的流浪无所归依 ,不停地辗转反侧 ,寻找精神的家园。这两种流浪的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的。精神流浪比生活流浪更见其复杂性和悲壮性。  相似文献   
113.
一事不再罚原理是行政处罚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历史较短、还不完善,虽然在《行政处罚法》中对一事不再罚原理有相关的表述,但在具体执法时对该原理的理解和适用不尽相同,本文就一事不再罚原理的含义、适用时的理解以及例外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4.
高贵山  于晓军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2006,22(4):321-321,323
1案例某男,30岁,被人殴打后,捆绑双腕,高举上肢于头顶,脚踩砖块,悬吊于树干上,数小时后死亡。死后当天尸检,尸长160cm,发育营养正常,尸斑不明显,双睑结膜苍白,口唇发绀。双手腕部索沟及绳索印痕,左上臂背面及肩背部瘀斑约25cm×15cm;左胸前壁下部、左中腹部散在瘀斑。左膝下擦挫伤约6cm×1.5cm,左膝外侧3处中空性平行瘀斑分别约7cm×2cm、6cm×2.5cm、9cm×5cm,左小腿后部瘀斑约15cm×9cm;右大腿中部前外侧中空性瘀斑3处分别约13cm×6cm、13cm×7cm,2.9cm×2.6cm,右膝挫伤约8cm×1.5cm,右膝下中空性瘀斑约12cm×3cm,右小腿外侧挫伤约8cm×9c…  相似文献   
115.
胡家源 《南风窗》2007,(21):30-31
出现在十七大新经济组织名单里的将近20个民营企业家,由于其来源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可观性,已经给人们呈现出某种可供体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6.
余虹 《思想战线》2005,31(5):116-118
只有当我们“在概念(所指)还原的层面上”清除“语词翻译表面(能指)的相似性混乱”,将中国文论还原为中国文论,将西方诗学还原为西方诗学,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是全球化时代形形色色文化殖民要消灭的东西,不过,它正是后现代精神要维护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7.
问题及其主义——经济法学研究非传统性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飞虎 《法律科学》2007,25(2):86-94
经济法的功能决定了经济法学研究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的非传统性,经济法学研究群体对此应该充分关注.非传统性要求经济法学研究抛弃思维定势,即不能绝对地以研究民法、刑法、行政法的思路、方法和视角来研究经济法.经济法的问题不应该从民商法等法的影子中去发现并基于这种影子进行解析,我们应该基于对经济法与传统法律的差异认识,从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实践中去探寻经济法特有的"问题与主义".  相似文献   
118.
牟宪魁 《法律科学》2007,25(4):78-85
影响缔约意思形成的不平等缔约力,除了经济力的不对等,还有信息上的不对等.鉴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保护"信息上的弱者"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在制定民法典时,有必要规定说明义务与沉默性诈欺,以是否存在说明义务为标准,对沉默性诈欺进行类型区分,对于存在说明义务情况下的沉默,应缓和诈欺的因果关系要件和故意要件.  相似文献   
119.
张翠梅 《法律科学》2007,25(4):45-48
在《法律分析应该成为什么样子》一书中,昂格尔对自由主义传统法学派所提倡的"合理化法律分析"的特点、根源和弊害作了深刻地剖析和揭露,并提出了"扩大化社会民主"、"激进的多元政治"和"动员性民主"的新型建构方案.其中,昂格尔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他能够对法律分析所使用的前提和假定彻底质疑,能够看到权力等社会结构对知识的建构和被建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法律规则的客观性.不但如此,其民主方案也因缺乏可行性而无法解决自由主义传统下现代社会的政治困境.所以,他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对自由主义法律传统的批判,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超越它.  相似文献   
120.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所谓“心灵施暴”就是教师使教育对象受到心灵伤害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目前,学校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体罚,一种对学生心灵的体罚,它的伤害力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据《中国青少年报》对全国22个城市的485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有65.2%的学生曾经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罚”(心灵施暴),有8.7%的学生受到来自父母或祖父母的严重“心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