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52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81篇
各国政治   656篇
工人农民   274篇
世界政治   17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21篇
法律   7388篇
中国共产党   9759篇
中国政治   14613篇
政治理论   3376篇
综合类   4604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736篇
  2020年   1039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822篇
  2015年   1730篇
  2014年   4685篇
  2013年   3214篇
  2012年   3653篇
  2011年   3856篇
  2010年   3570篇
  2009年   3047篇
  2008年   3505篇
  2007年   2349篇
  2006年   2777篇
  2005年   1876篇
  2004年   1174篇
  2003年   967篇
  2002年   1294篇
  2001年   1142篇
  2000年   742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正>【主题导引】心理学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养、教育各种人才,提高与改进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提高学习、工作和生产效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一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重在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纠正其行为和心理偏差,使其不致重新犯罪,尽快融入社会。而对该原则的倡导和贯彻,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在  相似文献   
982.
熊烨  凌宁 《理论研究》2014,(3):56-62
利益集团在转型期的中国既是治理的客体也是治理的主体。其治理主体角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具备承担何种角色的能力,政治制度空间限定了角色发挥的边界,政治文化则塑造其偏好。我国的利益集团应定位于权力的监督者、决策的参与者、改革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983.
4、为什么说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答: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选择正确,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就会步入坦途,给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道路选择错误,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就会遭受挫折,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984.
《行政论坛》2018,(5):86-91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政策审计在提高政府政策能力、推动责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与审计机关,在推动政策审计的独立性定位、保障机制供给等管理体制方面,以及在政策审计对象遴选、标准体系的建构和结果反馈等组织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在政策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应强化对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的研究讨论与实践探索,提升政策审计的政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从而建构一个契合国家治理体系需求的现代化政策审计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85.
现代化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不仅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而且还是一种范畴与价值的维度。在中国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不仅是对"四个现代化"等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超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目标相统一。  相似文献   
986.
陈科华 《求索》2014,(11):20-24
"协和万邦之道"是传统中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华夏之中国与周边民族及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靠什么样的政治理念与外交实践原则去维系,才是最具正当性且最具有效性的。它以"夷夏之辨"为民族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从"天下一家"或家国一体的民族国家观出发,建构了一个具有天然合法性且具有等级尊卑秩序的和谐世界图像,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处理及世界和平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987.
作为明治国家制度建设的指导者,伊藤博文在宪政、行政、私法等领域的制度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私法学领域从继受法研究角度出发,以“泰西主义”与本国国情的二元论所构成的解释框架,并不适用于对伊藤博文民法立法观的解读。只有放置在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中才可以真正理解伊藤博文的民法立法观。伊藤博文的民法立法观实际上是建基于行政权优位于立法权的“行政国家”制度构想之上。以此为出发点,他对民法立法问题的思考,始终围绕着行政命令与法律、行政权与立法权之关系而展开。为了确保政府行使行政权之独立性,伊藤博文认为,民法虽然需要在保障私权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但是一旦有关私权的规定涉及行政权的行使问题,则不属于民法的立法范畴。这也是伊藤博文在民法立法实践中转变态度,从支持旧民法到转而反对旧民法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988.
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的核心,对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化进程的演进需要政党治理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党治理的效果和能力也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变迁。在中国政治视野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者。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党治...  相似文献   
989.
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已成一门“显学”,且对相关研究、安全现实与安全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40年(1978-2017年)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整体上历经了酝酿与显现、阐释与呼吁、反思与深化、建构与拓展的过程;研究内容丰富且不断出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类型;与国家决策的关系呈现“被忽视——边缘性——中心圈”的发展轨迹;研究驱动包括学理驱动、技术驱动、事件驱动、政策驱动和环境驱动;形成了涵盖组织机构、学生培养、知识传播、政策咨询和学术网络的制度化研究态势。在学术上具备了学派与学科的自觉,推动了安全思想的“范式转型”与“安全文明”的重塑,在政策上牵引着安全治理实践更加综合化与国际化。然而,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体系还未形成,专业性、科学性、国际性不足,未来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在全球安全的研究格局、元问题与分析框架、理论体系与学派自觉、方法论与量化研究、议题深究与国际对话上有新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990.
喻培萱 《当代贵州》2014,(32):58-58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