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81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14篇
工人农民   550篇
世界政治   9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5篇
法律   5842篇
中国共产党   8078篇
中国政治   13163篇
政治理论   2957篇
综合类   605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97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669篇
  2020年   1058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1271篇
  2014年   3601篇
  2013年   2841篇
  2012年   3390篇
  2011年   3604篇
  2010年   2963篇
  2009年   2912篇
  2008年   2854篇
  2007年   2095篇
  2006年   2041篇
  2005年   1396篇
  2004年   1530篇
  2003年   1294篇
  2002年   836篇
  2001年   614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12.
目前,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项目尚未成体系,针对性不强,项目实施流于形式,矫正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需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分层次建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体系:第一层级,禁止令、社区服务令等法定矫正项目;第二层级,家庭关系类、社会交往类等必要矫正项目;第三层级,体能训练、同伴指导等可选择矫正项目。在矫正项目的具体实施上,应明确合适的项目实施主体,充分评估矫正需要,合理设计矫正量以及科学评价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3.
喻中 《法学论坛》2020,(1):40-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化表达,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知。首先,从思想源流来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根基。其次,从理论个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特性包括中国性、政治性与学术性。从学科定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了法治理论谱系中的一种最新形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根基、主要特性与学科定位,既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黄明儒 《法商研究》2021,38(6):129-142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准据",其具体类型主要有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阶层犯罪构成理论的划分,前者在我国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伴随刑法学知识的转型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以共犯论为视角,通过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认定犯罪时的理念和方法的双重厘清,可以发现该理论其实并不像批判者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反而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势.完善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认定共犯方面不足的对策,是按照司法认知的过程对四个要件的排列顺序进行微调,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者(无刑事责任能力者)与有刑事责任能力者共同侵害(或威胁)法益的特殊案件类型,可根据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以单一正犯体系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陈莉 《人民司法》2020,(13):104-106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等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对于具体行政行为意见不同而引起的争议,在当前提倡服务型政府,强调“权为民所用”的现代社会,妥善解决各种行政争议对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20,(1):18-19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19年9月修订通过,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修订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求,是完善我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入实践,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邓联繁 《人民论坛》2020,(12):58-5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关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内涵丰富,进一步回答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基本问题,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出了新要求,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供了新遵循。  相似文献   
18.
尹飞 《中国人大》2020,(9):54-55
即将出台的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律表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重新描述,明确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将出台的民法典则是对这些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律表达。  相似文献   
19.
“咱都是老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培训课程太过专业,学不来。”武山县果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发现,传统的培训班并不能带动起群众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听取多方意见,他们决定成立2支技术指导工作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各乡镇种植大户以及农户果园中开展夏秋季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户果树种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采取"官法同构"的制度建构基本模式,根据国家事务管理需要,设置官制;根据官吏治理需要,建立法制,进而实现"治官"与"治民"的双重目标。从汉唐至明清,官制经历了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六部"体制的演进,法制则经历了"六事法体系"的萌芽、建立、成熟、完善等发展阶段。至明清之时,与中央六部官制相对应,以吏事法、户事法、礼事法、兵事法、刑事法、工事法为主体的"六事法体系"成熟、完善。通过对于"户事法"的透视,可以看到,"六事法体系"对于国家事务与社会关系形成广泛覆盖,基本实现了对于文武百官、社会万民的全面调整。这一法律体系,符合古代国情,满足古代治国理政需要,并在维护国家统一、构建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法律体系,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社会管理方式的鲜明特色,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