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909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463篇
政治理论   202篇
综合类   47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何为法律监督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涵、外延是什么 ,法律上没有规定 ;既使对于检察机关行使的各项职权与法律监督的关系 ,学界也存有争议。在目前的司法改革中 ,如何在理论上证成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定位 ,是检察改革的中心任务。以下所载文章 ,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涵、外延、特点 ,法律监督与检察权的关系 ,检察机关的各项职权与法律监督的关系等方面对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予以论证 ,并对有关观点进行了分析与反驳 ,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 (检察改革 )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2.
天人合一思想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该命题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使得传统中国的权力始终朝着集权的方向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立宪运动也产生了影响。正是基于该思想,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设计了一个集权的“万能政府”。由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作用,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终归失败。从中可知: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对舶来宪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23.
陈纯柱 《探索》2005,4(4):85-88
百年中国的宪政之路及其曲折历程,证明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步履艰难。中国宪政发展中存在着皇权思想根深蒂固这一重要的政治生态障碍、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重要的经济生态障碍、近代中国没有成熟的市民社会这一社会环境障碍、自由个体特征受到过分的控制和打压这一民主生态障碍、教条主义和“图腾崇拜”这一思维方式障碍。  相似文献   
24.
联邦究竟享有怎样的权力?1789年美国联邦宪法在联邦与州之间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权力界分?这一深远与根本的问题几乎从来不曾脱离人们的视线。1819年在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一案中,马歇尔大法官对于宪法应为扩张解释、联邦政府权力范围以及联邦享有相对于各州的优先地位等问题的判决,便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论述之一。  相似文献   
25.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政原则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完善人大制度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理论武器, 它已被载入宪法, 成为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指导思想。人大的各项制度、具体程序都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符合的就坚持, 不符合的就予以改善甚至摒弃。二…  相似文献   
26.
宪政视野下的诚信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树昆 《探索》2005,(5):180-183
宪政国家的标志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严格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维护公民和社会主体的利益;政府只有将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使行政权的行使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政府存在的合法性、正当性就是建立在人民或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上的,其整个活动也是以此为前提;诚信是政府的生命,政府的任何不诚信行为都会损害其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27.
宪政是近代以来许多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同时宪政也是一个过程。本文从西方宪政的基石———自由主义入手,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政历程上的理念的逐步形成,找出其合理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利于中国宪政之建设。  相似文献   
28.
本文简要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执政方式的演变过程,诠释其存在、发展的宪政思想,提出了新时期党执政方式转变的宪政思路。  相似文献   
29.
陈澜 《湖湘论坛》2007,20(4):81-82
西方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一直不断地变化发展,其变化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19世纪末以后,政党政治成为现代西方宪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0.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它的接受和信仰,也即宪政意识的支持.可以说,如果脱离了宪政意识在全社会成员中的植根、认同和普及,政治文明的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认识和把握宪政意识与政治文明的这种内在关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