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卢军 《前沿》2010,(18):37-40
道德不作为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道德实践领域出现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转移道德泛法律化学术争论的焦点,意从道德不作为概念的解读、归因、矫治三个层面进行伦理的应然解构,以期达成社会对“恶一善”的价值引领,促进和完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2.
王天意 《求实》2005,(12):97-98
在解读和探究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非常强烈的“三农牢骚”:有对政治体制不满的宣泄;有对政府立场的诘难,有对结构性腐败的归因。“三农牢骚”具有偏执性和煽动性,它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诱发农民的不满情绪。“三农”问题研究者如何端正视角,实事求是地解读“三农”问题的根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80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对"80后"的论断,有失偏颇之处。"80后"现象的形成,不仅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也是一个代际冲突问题,更是时代剧变的产物。对于"80后"确实存有的某些问题,决不能就问题论问题,而是应从社会及教育入手,建构青少年科学发展观,维护其正当权益,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其发展。本文从以上层面详细解析了"80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4.
议案是人大代表履行职权的重要渠道。人大代表议案制度是人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议案过程的角度考察议案制度的有效性,可以发现议案提出、议案审议与议案实施诸环节,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民意表达、民意整合以及民意实现的功能。其原因可以从过程、结构及制度三个层面来分别予以揭示,其治理对策也可以分别由此三个层面来寻找。  相似文献   
25.
张献辉  毛秉焱  李曙刚 《世纪桥》2012,(15):100-101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河北省12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有关择业观的系统调研。归纳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运用归因的方法对其进行影响因素讨论,结合社会分层与这一人群择业观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意识地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及事业工作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6.
林凡 《学习月刊》2015,(2):23-24
一、哀伤与哀伤辅导香港学者陈维梁将哀伤定义为:任何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这境况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了悲伤与哀悼的反应。[1]哀伤作为人类面临失落的本能反应,在任何人的人生历程中都不可避免,广义上可以将哀伤者所经历的失落分为实质性失落和象征性失落,前者指失去身体重要部分、失去亲人、失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运用自编的就业压力归因问卷,拟研究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归因方式,研究结果如下:1)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归因的任务难度、运气、能力、努力四个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2)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归因的运气、能力、努力三个维度上学历差异不显著,在任务难度维度上学历差异非常显著,研究生明显高于本科生;3)高校学生在就业压力归因的任务难度、能力、努力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运气维度上差异显著,理科生明显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28.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难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也呈增长之势。从社会心理和政治心理层面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可以为找到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方法,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疏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9.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方式不同,个体的行为反应和情感反应也不同。就警察来说,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警察的情感、成就期望和动机、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影响到警察队伍的集体效能感。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警察选拔、培训和工作激励,帮助警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警察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警察队伍的集体效能感。  相似文献   
30.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