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08篇
中国共产党   205篇
中国政治   2297篇
政治理论   118篇
综合类   8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减灾》2007,(3):62-64
2007年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雪灾和山体滑坡灾害为主。1月份全国受灾人口211.8万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0.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4.5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0.1千公顷;倒塌房屋0.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相似文献   
992.
避难场所与城市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研究指出,奥运期间,北京将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生命线"系统事故、高技术事故、地下空间场所的致灾隐患、恐怖袭击与社会灾害等五大灾害的威胁。在做好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的同时,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效率,将为北京的奥运安全提供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区是雷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民政》2007,(6):62-63
云南省陇川县民政局针对救灾救济工作始终是本县民政工作主线的实际,引入“以人为本,救命要紧”观念,从局长到职工时时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三年来,在各种灾害救助中,全局出动干部职工1820多人次,救助人员11200人次,发放救灾物资174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324万元。  相似文献   
995.
大事要览     
《中国民政》2007,(10):21-2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民政专场新闻发布会8月2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民政部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李学举部长出席会议,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和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李立国、窦玉沛副部长一同出席。  相似文献   
996.
1998年的水灾既是天灾又是人祸酿成的。天灾难以完全避免,人祸却加深加重了天灾,而其要害是未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要减少灾害变害为利,就需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苑迪 《中国减灾》2006,(8):40-41
我国近年来大型山体滑坡灾害时有发生,不过多是在人员稀少地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汛期已经到来,如何防范滑坡、泥石流,怎样避险,是我们目前应该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998.
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危害严重、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及基础建设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需要加强监测预警,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灾害快速反应系统以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99.
周成虎 《中国减灾》1992,2(3):19-21
一、洪水灾害系统洪水灾害本身是一自然社会现象,它是自然物质子系统和人文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洪灾的发生孕育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即孕灾环境。从整个地球表面系统看,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均是洪灾的孕灾环境。只有当孕灾环境中的某一部分的活动出现异常时,才能形成洪水灾害;第二,对于每一次具体的洪水灾害而言,都会有一些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活动增加,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的大量出现,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性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