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518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8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政法学刊》2017,(3):32-39
指纹信息具有特定性、稳定性和触物留痕性,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有敏感与一般之分,前者受隐私权保护,后者可成为财产权客体。指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但隐私公开在信息社会下具有相对性,即在特定领域内公开并不意味着在任何领域均公开,所以指纹搜集并不必然侵害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对其限制须受公法规制,即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指纹搜集缺乏相关授权法律,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则;未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未必符合比例原则。建议立法机关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补足指纹考勤等信息利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2.
1案例资料2010年5月30日,某中学的微机房及教工宿舍被盗,痕检人员在对教工宿舍被盗现场进行勘验时,在一只翻动过的手机盒上用磁性粉刷显提取了一枚指纹,并录入指纹自动识别比对系统。当日,为排除事主指纹,对住宿在教工宿舍的十余名教师、寄宿生捺印十指指纹。技术员在将现场提取的指纹进行查案比对时,该校寄宿生张某指纹人选第一位,技术员在核查该指纹时发现,现场指纹标注的30余处特征与张某右手中指指纹所标注的特征基本吻合,只有一处特征不同,技术员对捺印指纹中该特征的真伪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18号《公安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人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1年11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部长孟建柱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为规范电子普通护照的申请、审批签发和管理,公安部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相似文献   
34.
身份证取得时强制性采集指纹行为的宪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岳绒 《法学》2012,(5):31-41
建立于户籍管理制度基础上的身份证制度决定了其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强于身份证明的功能,也决定了其属性上偏重于强制性领取与使用的义务而不是公民选择性的权利。指纹是辨识个人身份的生物性特征,与个人的隐私与人格密切相关。人体指纹一旦被采集形成记录,不论是图像还是数字编码,都形成了公民的一项个人信息,理应由公民决定其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被采集与使用。身份证取得时强制性采集指纹行为属于干预性、义务性的行政行为,是国家公权力限制公民权利的权力性行为,理应得经受宪法的考验。身份证取得时强制性采集指纹的行为既有违目的上的妥当性原则,也有违手段上的必要性原则,而每一公民因被强制性采集指纹而产生的潜在权益损失与所欲实现的利益相较,则明显有违合比例性原则。  相似文献   
35.
1案件简介 某年1月15日凌晨,某住宅小区停车场内发生一起绑架案,案发后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并成功解救人质郑某。解救时,在郑某的口部、两手脚绑有大量的黄色胶带纸,按照无损原则,既不损胶带纸,又不能对胶带纸上遗留的手印造成损坏(见图1)。将现场的胶带纸带回实验室后,采用化学试剂剥离法,  相似文献   
36.
常用的指纹显现荧光粉末在某些客体表面应用时会面临背景荧光干扰的问题。红外上转换材料的反Stokes性质不同于一般物质的发光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背景荧光的产生。用一种基于镧系元素合成的红外上转换粉末进行的指纹显现实验表明,该材料可以像普通荧光粉末一样有效地显现光滑非渗透性客体表面的潜在手印,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消除客体背景荧光干扰的能力。此研究表明,对其附着能力做必要的改进后,红外上转换粉末有望在指纹显现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7.
随着自动通关系统、指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功能正在从“罪犯控制”过渡成为“便民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在以政府为主牵头的各种服务措施上,  相似文献   
38.
由于客观原因,现场指纹不可能与样本指纹完全一致吻合。概率比对可以很好解释现场指纹为何与样本指纹不完全一致,此种认定法较同一认定更具合理性,是比对方法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39.
指纹识别系统是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犯罪最有力和有效的武器,如何推动指纹识别系统更好地为侦查工作服务是每个刑事技术人员要考虑的问题,除了常规性的应用方法外,指纹识别系统尚有许多的应用潜力,需要我们扩展思维,科学运用,让指纹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0.
指纹自开创以来,就被司法鉴定界定为"证据之首",但最近通过指纹鉴定导致了很多冤假错案,从而指纹鉴定技术开始受到了司法界的各种质疑。本文首先讨论了国内外指纹鉴定的发展及现状,进而通过对前人的观点、论据进行分析、反驳与肯定,结合指纹鉴定所依据的理论及具体实践来讨论指纹鉴定的科学性,最后指出,现阶段的指纹鉴定未完全满足文中的三段论中的大前提与小前提,故而指纹鉴定的科学性遭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