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5篇
  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964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332篇
政治理论   89篇
综合类   6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文章从犯罪学的角度对刑罚的“制刑——配刑——行刑”三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刑罚在哪些方面对预防犯罪有效,在哪些方面对预防犯罪没有什么效力,从而理性地评价刑罚在预防犯罪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世界各国有关紧急避险中法益权衡的刑事立法有不同规定,刑法理论上对紧急避险的本质也有不同认识。在紧急避险侵害相等法益时,只有承认其合法性才有利于刑法保护法益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83.
证据效力是公证的基本效力之一,也被视为公证与私证的主要区别。公证的证据效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证证明的内容属于司法认知的范畴;二是从证据材料的优先性来看,经过公证的书证证明力大于一般的书证。公证的公信力是公证证据效力的渊源,而相关法律规定也为这种公信力提供了保障。公证证据在诉讼证明中可以成为书证,经过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属于可予认知的内容,只是在形式上具有初步可信的证明效力,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辩驳和推翻的。目前,公证证据在我国仅适用于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应受到限制,一般不宜成为司法认知的对象、不能直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现代行政治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上位法规定不明确的规范性文件,法院在缺乏明确立法指引的情况下如何判断这些文件的效力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根据对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以来发布的66个典型判例的分析,法院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判决存在3种效力肯定情形和2种效力否定情形,并可被归入较浅审查模式和较深审查模式两个大类之中。法院采用不同程度的效力判断方式体现了保护相对人权益、尊重行政专业性、维护行政效能等不同目的,并具有中国语境下的独特意义。但是目前实践中的做法仍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未来应建立司法区分程度审查规范性文件的标准。  相似文献   
85.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法院审理的一起恋人分手后因50万元借款引发的纠纷案,再次引起人们对热恋中的恋人之间书写的欠条效力的追问。2012年4月,江苏省徐州市中级法院的审判法庭,一对昔日的恋人正在法庭上争吵,而争吵的起因就是一张借条。借条上写着"借条,今借吴莎人民币伍拾万圆整,借款人:殷伟,2010年8月2日"。吴莎说这是殷伟欠了自己钱后写的  相似文献   
86.
自认制度既是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外在表现。自认对于争议之两造以及法院均产生约束力。自认免除了对方当事人对相关事实的证明责任;法院应将自认之事实作为判决的基础;而自认一方当事人应言而有信,不得撤回自认。否认自认效力的依据在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严重背离了诚信原则的真实要求。自认效力的否认包括家事诉讼中对超越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支配范围事实的承认、虚假诉讼中对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虚假事实的承认以及对违反众所周知事实的承认三种情形。自认效力的承认与否认型构了自认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共同承担向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风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7.
曹红冰 《求索》2012,(2):173-175
强行性规范直接决定着法律行为的效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公司法为视角分析强行性规范的效力,首先理清强行性规范的概念,并指出辨别强行性规范的方法,并论述违反强行性规范的法律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88.
最高法颁布实施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了买卖合同特别效力规则.学术界对该条解释的适用范围、解释对象、立法意旨以及最高法是否越权等问题的看法出现巨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学术争论的焦点,将此番争论的核心问题归结于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判断.文章分析得出《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买卖合同,其规定是最高法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肯定.  相似文献   
89.
鲁轲 《法制与社会》2015,(2):182-183
本文从我国有关机动车登记的相关规定文本出发,探讨了机动车登记的五种类型,并对其效力做了学理分析。以期为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各种类型登记行为的效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给经会议通过的任职人员颁发任命书盖人大常委会印章符合法律要求. 颁发任命书是机关组织行为.宪法将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为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地方权力机关的人大常委会,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按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闭会期间行使立法权、决议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人大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决议决定方可产生效力,人大常委会印章是以权力机关的形式对外发布公文,体现的是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