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85篇
世界政治   2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9篇
法律   3300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1298篇
政治理论   338篇
综合类   12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在交通事故医疗费用承担医院与伤者是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院与交通肇事者和保险公司是事实上、法律上形成附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交通滋事人、责任保险人与医院是法定债权、债务关系。医院与伤者、交通滋事人、责任保险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性质为不真正连带之债。  相似文献   
82.
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其正确定位关系到执行异议之诉的制度构建,进而关系到整个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要探讨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首先要从执行异议之诉的基本属性入手,其次要厘清执行异议之诉不同类型的细微差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期对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83.
传统立宪主义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国家权力的防御权,宪法对第三人没有效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部门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公民权利,势必引起权利救济体制的重新整合。宪法对第三人的效力理论旨在用宪法解决公权力以外的私人主体之间的纠纷,激活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巨大作用,改变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仅仅是政治宣言和文件的现状建立起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权利救济体制。  相似文献   
84.
邓艳 《行政与法》2003,(7):52-54
一个真实的案例反映了现实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就同一事实作出两个以上不同决定时,其中一个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起诉,其他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由此推而广之,行政机关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在哪些情形下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本文将行政机关分为具有民事主体身份的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主体身份的行政机关两种情况,阐释了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原因,并对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具体情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
行为无价值论批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黎宏 《中国法学》2006,6(2):160-173
引进德日的将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折中的“二元论”来改造我国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德日的“二元论”,无论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适用标准还是从理论根据来看,都存在严重缺陷,难以为我国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的重构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6.
《观察与思考》2006,(3):116-117
鸟与茶楼 我对鸟的兴趣是从大三暑期实习开始的。  相似文献   
87.
王群 《理论导刊》2006,1(11):102-105
国际公认的司法独立包括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其中,法官依法独立审判是其核心内涵。我国宪法对司法独立的规定与国际社会有着一定的差距,其中滞后的观念是导致我国司法不能完全独立的首要原因。其实,法官依法独立审判与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要实现司法独立,应首先修改宪法,确立与国际社会一致的司法独立观念。  相似文献   
88.
法律行为分类理论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民法上有关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主要是建立在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区分的基础上的。由于我国立法不采物权行为理论,在其契约行为中不存在“处分行为”概念的适用余地,故有关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为无权处分行为的各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德国民法理论在建立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的分类体系时,其采用的逻辑方法明显存在以下错误:(1)其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中的“原因”不具有同等性质的含义;(2)其有因行为中的“原因”根本不具备构成整体意义上“法律行为原因”的条件。因此,无论是否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法律行为中的“无因行为”均系一个独立的范畴,根本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所谓“有因行为”。  相似文献   
89.
就会计师第三人责任而言,数美国法最为发达,但关于会计师第三人责任的三种责任标准也存在多数意见与少数意见的纷争。会计师得为可以合理预见的第三人的信赖损害负责。理由之一,会计师第三人责任,系属职业过失责任,如果没有可充权衡的否决因素,责任成立;理由之二,可充权衡的否决因素,即被告责任负担轻重程度以及对共同体的影响、遏制重犯模型、损害和被告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种权衡因素都支持而不是否决。  相似文献   
90.
据保守估计,2000亿~2500亿规模的银行贷款,压得高校喘不过气来,“负债经营”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所谓自由之精神、学术独立之操守、大师之风范。倒鲜见提及了。最严重的情形下,高校资不抵债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财务意义上,这样的大学已经破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