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19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71.
武晓潇 《法制博览》2022,(5):160-162
人工智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国内在顶层设计上给予了人工智能极大的支持,实践领域也积极将人工智能纳入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尽管如此,在承认人工智能法律应用上仍然存在重重障碍.在法的制定和实施上,立法者还不具备数据思维,自动化执法可能导致程序正义受损,而且由于智能裁判的特点,法官的接受意愿并不高.此外,人工智...  相似文献   
872.
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采用单一的司法实施机制,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就业歧视本质上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而非个体利益冲突.反就业歧视法客观存在着群体化个体利益和群体化社会利益两种法益.反就业歧视法有群体化个体利益实施模式和群体化社会利益实施模式两种,两种模式都突破了传统私法个体利益实现机制和传统公法公共利益实现机...  相似文献   
873.
浅析平等权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价值理念必然导致权利上的制度设计,由此产生了平等权内涵的确定问题,本文旨在阐明平等既是原则又是基本权利,平等权的本质是权利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以及平等权与特权和歧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4.
875.
夏媛 《法制博览》2024,(12):144-146
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举措,“大龄劳动者”在劳动就业中遭遇的年龄歧视既侵犯了其诸多合法权利,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公平就业环境的营造。因此,理应将年龄歧视问题纳入现代法律规制范畴,为切实保障“大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76.
污名化与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名化”是特定群体遭受社会排斥与歧视的过程。污名化使得闲散青少年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对其日常生活、角色及人际关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闲散青少年心理上产生焦虑感、隔离感和被剥夺感,从而归属感缺失,自律性降低,严重地影响着闲散青少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社会生活的心理适应,从而导致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877.
来炯 《德国研究》2007,22(2):72-77
本文从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考察近年来德语语言中女性歧视现象的消除和改变,捕捉现代德语在这一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并探讨这些变化给人们日常交际带来的结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878.
娄宇 《德国研究》2014,(4):36-48
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基本导向是在实体法上合理限制契约自由,辅以程序手段积极实现平等就业权。具体表现为在抗辩事由的确定上,在私人自治原则的基础上限制私权、集中指向雇主抗辩事由以及坚持共性概括与个别类型特殊处理;在就业平等权实现的层面上强调分配正义原则下的雇主积极义务和受歧视者获得救济的权利;在司法层面上坚持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上减轻就业者的举证责任,并建立专门机构协助诉讼。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理念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879.
报告     
《南风窗》2014,(23):19-19
校园招聘性别歧视调查 “消除一切就业歧视”是新一届政府的目标之一,但迄今为止。毕业生遭遇的就业性别歧视仍旧屡出不穷、缺乏有效治理。《南风窗》图政数据独家收集了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期间,企业在智联招聘网站发布的、带有明显性别歧视内容的校园招聘公告127条。数据显示,国企事业单位已经成为“歧视大户”!  相似文献   
880.
王倩 《法学》2023,(11):155-170
“网约工”由于身份属性多元不能全部被认定为劳动者,现有的劳动法机制无法完全解决平台用工中算法管理和数据处理带来的新问题,所以需要另辟蹊径,探索通过数据法保护其劳动权益。为了保障算法透明,设置平台算法信息披露义务有其必要性。预防算法压榨则需将“网约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作为算法的核心指标,并提供工作条件影响评估等制度支持。而应对算法歧视,不仅要从算法设计入手,避免对“网约工”的透视,还需要有对重大决策的人工干预和审查机制。平台用工的整个过程伴随着各种“网约工”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网约工”可通过主张各项数据权,包括就“黑箱”行使知情权和算法解释权、就违法差评行使删除权、就用户评价行使可携带权、就证据材料行使查阅复制权,依法与平台抗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