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22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4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承载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家国情怀和价值情感,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生要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文明的溯源性成果。重庆是巴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民族文脉炽盛,乡风民俗醇厚,文化特色独具。我们以"基于重庆乡土民俗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整合的实践研究"为抓手,积极寻根乡土民俗,以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生活,丰泽学生生命,丰实教育内涵,对提升教学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治安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对待和运用民俗,对社会治安秩序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指出公安机关应当将民俗文化应用于治安管理工作中,发扬良俗美德,摒弃遗风陋俗,切实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3.
赵雅丽 《前线》2020,(2):94-96
老北京人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说明了北京城与大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运河北京段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注入瓮山泊,经南长河,引入积水潭,经玉河、通惠河,最终流入北运河河道,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京城大地,繁衍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和因水而兴、因漕而盛的民俗文化。历史上的大运河,不仅是供应北京市民生活的经济补给线,还是影响北京城市气质的文化交流线,对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在大运河上还流传着许多传说和故事,随着静静流淌的河水,绵延了几百年。  相似文献   
84.
邵玲 《工会论坛》2008,14(5):74-75
很多学者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持反对态度,认为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会使文化本身丧失原有的内涵,文化的真实性将被弱化;实际上,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对对旅游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要实现持续发展,在开发时必须强调异质性、文化性、乡土性、参与性等。  相似文献   
85.
四方宾客纷至沓来,体验民俗文化,畅游青山秀水。品尝生态美食,感受魅力上林……2007年12月21日,广西南宁上林县文化旅游美食节盛大开幕。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旅游添彩。通过举办文化旅游美食节。上林县写下加快发展旅游浓墨重彩的一笔,凝聚了人心,聚集了人气,展示了形象。创造了更多财富,令上林人收获惊喜。  相似文献   
86.
《党建》2022,(2)
虎年到,甘肃省革命老区庆阳市处处洋溢着浓浓年味。贴窗花、捏面塑、写春联、耍社火、做香包,把实现全面小康的喜悦融入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中。庆阳是全国著名的农耕民俗文化之乡、书画之乡,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道情被誉为"庆阳五绝"。  相似文献   
87.
传统庙会在越南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越南传统庙会的现状越南是一个农业国,生产力比较落后,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团结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越南人多以村、寨为社群居住单位,同一个村、寨里居住的通常是两三个宗族的人,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宗族,血缘关系比较亲近,加上平时生产、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需要,所以村寨中的居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丰年,村民们欢聚一起庆祝欢呼;灾年,村民们同样聚集在一起祈求上天庇佑,这些有着极强群体凝聚力的活动,经久不衰,并逐步形成了越南现今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庙会。庙会在越南语中称为“礼会”(lehoi)。…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阿巴嘎旗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强旗的目标,从草原文化共性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浓郁、历史底蕴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以文化品牌化为推手,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打造出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同时,随着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旅游、物流、餐饮、住宿、民族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牧民增收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89.
城市民俗文化犹如城市的"基因",需要发掘、保护、传承。如何构建具有地方魅力的武汉民俗文化,是一个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武汉城市民俗的因袭与传承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为武汉城市民俗文化构建工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0.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已经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最贴近百姓生活,最具生命活力。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努力探索我国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