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906篇
中国共产党   192篇
中国政治   399篇
政治理论   105篇
综合类   2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刘晗  夏泉 《东南亚研究》2012,(3):107-112
党化教育是国民党掌权后在思想领域实行一党专制的重要手段,尤以民国国立大学内的党化教育最为典型。本文着重以民国华侨教育家郑洪年任校长期间的国立暨南大学为考察点,探讨国民党在国立大学实施党化教育的主旨、具体措施及其影响,以加深对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2.
从词意及法律体系比较两方面出发,对"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意见书"、"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司法鉴定文书"的多种中英文翻译形式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法律提出了满足中英文双语习惯的建议翻译形式。  相似文献   
73.
范泓 《同舟共进》2011,(3):43-48
1905年,即民国前7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反清势力在海外的一次"振衰起敝",即以兴中会为基础,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团体组建的一个革命组织(即政党)。  相似文献   
74.
雨松 《江苏政协》2011,(3):30-31
<正>简报,从字义上说,就是情况的简明报道。它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于指导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反映问题、传递信息而编发的一种公务文书。  相似文献   
75.
王伟 《各界》2013,(10):64-66
民国时代,各地军阀多如牛毛,追溯他们的渊源,既有继承官军衣钵,也有草寇招安而来,还有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甚至不乏道门的弟子。这些军阀大都没什么文化,综合素质低,将个人前途命运寄托于天意鬼神,成天求神拜佛,修仙炼道,既麻痹自己,也愚弄手下官兵和百姓。  相似文献   
76.
圆通山偏居闽西上杭珊瑚乡一隅,海拔千余米,形如巨桶,旧时文人会意取名"圆桶山",后又改为带谐音带禅意的"圆通山"。清光绪九年(1883年),闽浙水师提督钟宝三隐居圆通庵,带发修行。走在逼仄的山径上,令人怀想钟宝三的风采。钟宝三出身将  相似文献   
77.
民国金融家胡笔江的人生跨越了清朝、北洋和民国等多个时代,从一个钱庄学徒攀升至现代中国金融上层,生前风光,死时也备极哀荣。但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似乎又忘记了他,今天重温他的人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说的“中间链条”或历史的“传承”现象。  相似文献   
78.
范习中  谈智 《求索》2012,(2):255-257
房捐一般以城镇房屋为课征对象。民国时期对城市或较大城镇的房屋征收房捐。由于各地房捐的名称、征收范围、捐率、免捐规定、罚则各不相同,1941年财政部《房捐征收通则》对房捐的名称、征收范围、捐率、免捐规定、罚则等做了较为统一的规定,但此后由于房捐法令更改频繁,各地无所适从,加上民国期间战乱频发,政局动荡,各地情况纷繁复杂,所以房捐征收仍未做到统一,所征房捐捐额有限。  相似文献   
79.
现在许多人只记得袁世凯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却忘记了袁还是清政府的第一个责任内阁总理,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以为议会政治是民国才出现的新事物。而实际上,清廷在宣统二年已经成立了一个接近于议会的资政院。  相似文献   
80.
陶水平  王芳尊 《求索》2013,(2):133-135
晚清民国时期,中西文化激荡交融,学者们对中古文学进行了各自不同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致可分为承继华夏文化传统的学术阐释和更化西方近世文学艺术观念的理论阐释以及融通二者之学三大类型。正是这不定于一的三大类型的众声喧哗,推动了中古文学研究的深入和文学理论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