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57篇
世界政治   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009篇
中国共产党   212篇
中国政治   843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5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确立与展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刑法的解释与适用上,存在着形式的刑法解释论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争。形式的刑法解释论主张对刑罚法规进行字面的、形式的、逻辑的解释,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主张对刑罚法规进行实质的、价值的、合目的的解释。实质的刑法解释论是对形式的刑法解释论的扬弃,它不仅与刑法规范的特点、结构、内容相一致,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合理性,而且满足了我国刑事法治目标与罪刑法定原则兼具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的要求,适应了我国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体系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特点,具有优越的合理性。我国刑法应确立与贯彻实质的刑法解释论立场。  相似文献   
22.
在规范构成要件要素与明确性原则关系的探讨中,传统刑法理论从明确性原则角度审视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往往自陷困惑。如果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本身存在的原则基础出发,审视其与明确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23.
《刑警与科技》2007,(1):72-75
一、系列阅读机概述 系列阅读机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为一体的计算机专用外部输入设备。实现了持证人个人信息快速、自动录入计算机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公安出入境管理、边防检察、外交领事签证、海关、旅行社、饭店等行业。  相似文献   
24.
地方立法统一审议制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专利"性立法程序制度。分析辽宁、上海和江西三地人大法制委员会的统一审议"作为",评估已实施的地方立法统一审议,结果表明,至少在作为研究对象的辽宁、上海和江西的法规样本范围之内,已实施的统一审议在实现其预设的两项法定功能:不当利益的扼制和法制统一的维护方面取得了一定功效。这个结论不仅有助于回应我国统一审议立法制度的存废之争,而且有益于该项制度的完善之辩。  相似文献   
25.
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确立了报刊间的转载摘编之法定许可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一制度本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考察转载摘编之法定许可制度的本源,分析其面临的理论和现实困境,究竟应该维持现有规定甚至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所有媒体,还是应该取消这一规则,是我们所面临的选择。考虑到国际强制规则与国内法的一致化、网络媒体的强势影响以及我国现实国情的改变,应通过目前《著作权法》的第二次修订工作全力祛除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合时宜的规则。  相似文献   
26.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百年以来罪刑法定原则的中西方命运,其实有着相似之处:在刑法典的文本之中,罪刑法定原则百年以来言之凿凿,排列在各国刑法典的首要位置;但是,近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战乱、冷战,以及各国的内部政治动荡,使得罪刑法定原则的现实化贯彻时日极短。  相似文献   
27.
千古洲 《中国律师》2005,(10):34-41
对许许多多中国人来说,物权还是一个新概念,至于“物权法”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所谓物权,就是对物的权利,是一种财产权。换一句话说,就是这个物属于谁?谁是物的主人?权利人对物享有哪些权利?他人负有哪些义务?我们怎样保护物权?……鉴于困惑太多,疑惑不少,今年“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期间,在《物权法(草案)》颁布之时,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民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对这些问题作了答疑,给了答案。———编者  相似文献   
28.
全国首例村委会换届选举引发的行政诉讼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正 《行政与法制》2003,(11):17-18,15
  相似文献   
29.
王岩 《行政与法》2005,(5):98-99
约定优于法定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消费合同中,这一原则受到了挑战,完全遵守这一原则会形成合法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重新审视这一原则,适时地赋予约定优于法定原则新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文章在探究了约定优于法定原则之后提出在消费合同中应当推行约定有利的原则,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30.
编辑叔叔: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的爸爸两年前不幸遇车祸去世,我跟着妈妈在外公家居住。不久前,我的爷爷也患病去世,遗留下两间平房,我叔叔原先已经居住了一间,他还要求继承另一间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