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28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贪则伪     
吴昊 《法制博览》2009,(2):37-37
贪官多戴假面具,表面廉洁,实际腐败;表面耿介,实际卑劣;表面是人,实际是鬼。越大贪,越如此。 以清朝李鸿章为例。对李鸿章的评价,史家说法不一,但他是贪官,而且是个十分伪善的贪官,大概不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的忌讳,以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为借口,贿赂清政府特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条约共六条,最核心的内容即是允许俄国在我国黑龙江、吉林修筑直达海参崴的铁路。  相似文献   
32.
陆贻信 《中国法律》2007,(3):31-33,115-118
香港的法律体制 香港是中国固有的领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来经1860年、1898年两次的北京条约,香港的地域范围扩大,至现在的范围。  相似文献   
33.
宁古塔考     
程吉思  任连柱 《学理论》2008,(21):80-82
近些年来,有关宁古塔的研究、著述、考证文章可谓多矣。宁古塔究竟是地名之称、城邑之称还是地域之称,宁古塔究竟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有的著作说宁古塔在今黑龙江省的宁安市;有的说在黑龙江省的海林市;还有一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介绍清雍正年间的宁  相似文献   
34.
提起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那时的中国是个弱国,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常吃败仗,并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这种判断标准并不太精确。弱国不一定都打败仗,而强国也不一定都打胜仗。当时中国的国力如何呢?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35.
<正>1911年1月25日,清政府颁布《大清刑律》(又称《大清新刑律》或《钦定大清刑律》)。该刑法典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之法典,为清末立法工程之最重要成果。时至今日,该法已淹没在此后的一个又一个国家刑事立法工程之中,成为被人遗忘的历史陈迹,但其作为中国近代国家主义立法的百年标志,仍然让人回肠荡气,唏嘘未已。  相似文献   
36.
洋务学堂的兴起始于清政府创办的同文馆。清政府创办同文馆的主要动因在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外交涉的需要。1861年清廷在外国侵略者的逼迫下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然而由于缺乏外语人才,因此交涉重任不得不假手于通事,而这些人不仅知识浅陋,“所识洋字,亦不过货名价目,与俚浅文理”,而且“惟知藉洋人势力播弄挑唆以遂其利欲”,往往以小嫌酿大衅口。清廷至此深感通事之不可侍,而汲汲于培养外交人才。1862年恭亲王奕 以“欲识各国情形,必先谙外国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2)为由,奏请设立同文馆,…  相似文献   
37.
顺应时代潮流还是充当清廷鹰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惊恐之至,第二天便命陆军大臣荫昌率领两镇北洋新军南下“平乱”,同时急电正在上海的海军提督萨镇冰派遣巡洋舰队、长江舰队星夜驰援。  相似文献   
38.
刘大生 《唯实》2013,(5):96-96
1972年3月8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尖阁诸岛の领有権についての基本见解》(以下简称“基本见解”)说“:自1885年以来,日本政府通过冲绳县当局等途径多次对尖阁诸岛进行实地调查,慎重确认尖阁诸岛不仅为无人岛,而且没有被清政府支配过的痕迹。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39.
王钰 《八桂侨刊》2011,(2):26-30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的华侨政策逐渐向“护侨”方向转变。政策的调整符合清政府“张国体”的政治需要。然而,南洋华侨对“国”的认同建立在对“乡”的认同之上,与清政府所强调的“国”与朝廷的紧密联系有所区别。这种认识落差对南洋华侨既大力支持清政府的改良运动,又热烈拥护反清革命的行为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40.
金冲及 《政策》2011,(11):19-23
●有着几亿人口和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要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大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千百万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自我牺牲,更不是哪个人或者少数人的鼓吹就能办到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到辛亥革命前夜,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地步。辛亥革命的发生到这时是不可避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了不起的事情;在思想领域内也引起十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民主精神高涨和思想得到很大解放。●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这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也是中国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起了某种阶梯的作用。10年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显示出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全新特点。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