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40篇
世界政治   147篇
法律   27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徐雏 《法制博览》2013,(3):29-30,21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曾经的边缘化逐步进入研究学者的视野范围。由于其与众多学科的交叉性和对人类社会的问题的殷切关注,环境心理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理论和研究内容可以解释一些犯罪现象,并对犯罪学的发展和创新具有不容小觑的推动作用。我们真正所希望的,是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接触的研究,来最终寻求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使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尊严的去享受幸福生活,享受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成就,以真正切实保障活之为人的权利与自由,而这,我想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人权所孜孜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2.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困扰全社会的难题,需要运用各种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从青少年犯罪的类型特征来看,运用犯罪被害理论中的惯常行为理论进行调查被害,提出具体的被害预防措施来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可行的。但这一调查必须以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的设立为前提。在惯常行为理论的视野下,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学因果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也是通过实证调查证明这一因果关系的变量。  相似文献   
123.
这是作者为本刊撰写的特约稿。马克·安赛尔(Mare ANCEL)是法国法兰西研究院院士,法国最高法院名誉庭庭长、国际社会防护协会名誉主席、国际著名刑法学家和犯罪学家。  相似文献   
124.
<正> 二、近代学派近代学派也称新派或实证学派,其产生、发展及其演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或时代特征的。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德国,由于近代大工业城市发达,阶级斗争激化,贫穷、失业日趋严重,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等的社会不稳定现象,导致犯罪现象激增的后果。旧派的刑法理论,面对这种局势,显示出无能为力的状态。这对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不利。应此政治需要,而出现了新的刑法理论的近代学派。又由于科学文化的日愈发  相似文献   
125.
王牧 《中外法学》1988,(5):38-41
<正> 犯罪学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最早使用犯罪学这个概念的是法国人类学家托皮纳尔,后来被意大利的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所采纳,于1885年(也有说是1884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犯罪学》著作。经过百余年来发展,由于它在与犯罪作斗争中的无可取代的重大的指导作用,使它至今已经成为较为发达、颇受人重视的一门社会科学,这个概念在犯罪学、刑法学和社会学中被广泛地使用着。但是,由于对犯罪及其产生的观点的不同,对犯罪学的概  相似文献   
126.
犯罪学的生态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在犯罪学领域的运用。18世纪后期以来,犯罪学理论研究、实证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为犯罪生态学的产生奠定了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基础。社会犯罪现象的共同性和全球危害性,以及人类对社会安宁和持续发展的渴望为犯罪生态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因而,犯罪生态学应从犯罪生态圈和犯罪形态的新视角出发,着眼于构建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生态系统的犯罪免疫力,以抑制和消除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27.
张莉教授,辽宁铁岭人,1964年3月出生,毕业于辽宁大学法律系。现为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实务系教授、三级警监,兼任辽宁省法学会宪法行政法学研究会及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张莉教授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理论与实务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教33年来,先后承担省内公安专业证书班学历教育、公安在职人员培训、司法所在职人员培训以及学院高职班和成人本科班等各类教育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她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28.
整合了标签理论、紧张理论、犯罪亚文化理论的重整性羞耻理论是恢复性司法运动的理论基石,为企业刑事犯罪问题提供了犯罪学的研究视角。传统的刑事司法体系惯于给越轨的民营企业贴上犯罪罪人标签、施加烙印性羞耻,与预防企业犯罪的初衷背道而驰。检察机关利用刑法激励手段、对涉案企业进行合规整改是倡导消除标签效应,以重整性羞耻将犯罪企业重新整合进社会的过程。重整性羞耻理论不仅阐述了企业刑事合规的犯罪学解释路径,还能为刑事合规制度的建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9.
130.
当前我国矫正社会工作教育主要采取福利服务模式,且面临专业性和有效性的考问。西方犯罪学不同流派提出了不同的预防犯罪策略。实证学派之后矫正恢复成为主流,矫正社会工作由此得以蓬勃发展。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矫正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受到空前质疑,由此兴起的反矫正运动导致矫正社工发展严重受挫。20世纪90年代起北美循证矫正运动开始全面量化检验影响犯罪和再犯的因素,得出了若干核心原则和因素。我国矫正社会工作福利服务模式集中体现在上海模式上,但最终被迫与刑事司法进行融合。我国本土性循证矫正得出,有效矫正应建立在实证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与策略的结合上,这需要社会工作同犯罪学、法学和地方性知识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